鲈鱼养殖一般来说用药较多。鲈鱼是一种很有名的海洋鱼种,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而且鲈鱼的种类非常丰富,最常见的就有四种,鲈鱼的养殖户近年来被服务业带动了很大的积极性,各种餐厅尤其是自海鲜馆里,对鲈鱼的需求量特别大。
海南当然能种植山药了。海口的云龙镇就有大量种植的。
可以,种植山药主要是看土壤是否符合条件,需要疏松透气沥水的土壤,地势稍高点,避免积水烂根,气候因素影响不大。很巧的是我自己就种了一点铁棍山药,每年春天发芽,夏天爬藤,秋天结满山药豆,山药豆和山药的营养价值一样,到冬天藤蔓枯萎,这个时候可以挖地下的山药了。
山药生长环境: 山药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温暖向阳地方,但怕霜冻,忌连作。
山药地理分布: 原产亚洲,我国自古栽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并有野生分布,主产于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因为山药喜温暖向阳地方,但怕霜冻,所以不适合东北种植。在香瓜成熟过程中,必须每3~5天叶面喷洒一次500倍氨基酸钙水溶液,或500倍高效美林钙水溶液,或25~30倍过磷酸钙与干燥纯净的草木灰混合浸出澄清液,或1000倍核苷酸、1000倍细胞分裂素混合液,或800倍瓜果专用型高美施有机腐殖酸活性液肥水溶液。
连续喷2~3次,均匀喷湿所有的叶片,并注意喷洒到香瓜上,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这样,从叶面补充有机养分和钙质,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糖分的形成和积累,增强瓜皮的坚韧性,就能有效地防止裂瓜,并增加甜度,明显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1、种山药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地形,排水通畅的地块。
2、地下水位要在1米以下。
3、1米深土壤剖面中不要出现障碍层(如沙姜、石砾等)。
4、土壤中性左右(pH值6~8),不要过酸过碱。
5、耕层土壤质地以轻壤质为佳,实际生产中从沙壤、轻壤、中壤至重壤都有过种植,不过在整地和管理上要有所区别
,一般可用田园土、粗沙、有机肥做山药种植基质,首先需将种子浸泡在清水里6小时,放在凉爽通风处晾干,播种到土壤里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就可以了,将温度控制在20℃,这样才能使其种子发芽。
山药种植的时间要保证气温,根据当地气候决定,要是选在南方等温暖的地方,播种时间不固定,1-5月份都可以,像长江流域可选在3月份。北方种植选在4月中旬左右,东北地区可选在4月下旬。注意要是在大棚中种植,可从元旦一月份就开始种植。
我国主产于河南省北部,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栽培。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目前主要种植的山药品种有细毛长山药、二毛山药和日本“大和芋”山药等品种。细毛长山药和二毛山药都属于普通山药长柱变种。
日本山药是一个适应性强、品质好、抗病性强、产量高、有发展前途的品种。彭军田就是选用的日本“大和芋”山药品种。
选地开沟整畦
山药的种植应尽量避免重茬,一般隔三年轮作一次,并忌种花生、红芋茬。要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为好,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粘重土层和白沙岗土层,打沟时应彻底打碎,至少1~1。
2米土层内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夹层。否则会影响块茎的外观,对品质也有影响。土壤以中性为宜,目前开沟一般都采用机械开沟。山药栽培以南北方向为宜,可采取双行种植或单行种植(根据个别地块需东西种植时你可采取行距加宽),双行种植时,大行距1。7~1。
8米,小行距(沟内两趟山药的行距)40厘米,株距在20~25厘米,沟深85~100厘米,沟宽70厘米。整地整畦时要整平,预防浇水时浇不均匀。还要做好排水设计,确保田间畦内无积水。单行种植时行距80~100厘米,沟宽30厘米,沟深90~100厘米,株距20~25厘米。
适期播种
大棚山药一般都在元旦左右开始种植,一般要求地表5厘米地温稳定超过9~10℃。播种前把山药苗晾晒一下,这样可以活化种薯,又能起到杀菌、出芽率高的作用。若用山药茎块切断做种薯,可在切口处及时用石灰粉沾好,起到消毒作用。
在下种时要做到有芽的一块下,大小一般大的一块下,这样芽会出的齐,另外,还要用500倍的多菌灵、1000倍的粉锈宁、72%的百菌清1000倍浸种3~5分钟,晾干后即可播种。
山药以有机肥(如腐熟的饼肥、鸡粪、鸭粪或人畜粪等)为主,无机肥为辅,用量一般每亩可施2000~4000公斤,外加高钾复合肥40~60公斤,或用山药专用生物有机肥200~300公斤,与土充分混合均匀,以防烧苗。
田间管理
1、浅追肥。如果基肥施用较多,则少追肥或者不追肥,为确保山药高产,一般追施2~3次,在地上植株长到1米左右时追施一次高氮复合肥,以后每隔一星期左右追施一次,3次即可。山药膨大期以磷钾含量较高的多元素复合肥为主(山药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是1。
5:2:5),每亩30公斤左右,最好采取冲施的方法。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防早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的吸收根系分布浅,发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施肥时应施入浅土层以供山药根系吸收。
2、架要牢。
插架及除草山药在播种后盖上6~10厘米浮土,浇后用“山药专用除草剂”150~200克对水100公斤均匀喷洒,再盖地膜、出苗后及时搭架,架高在2米左右,正面呈“人”字型,侧面斜向交叉,隔7~8米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总之一定搭牢,以防歪倒。
3、巧浇水。
山药怕涝也不宜太旱,若太旱会严重影响山药的膨大,特别是在块茎膨大期,时间约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这期间一般10天左右浇一次透水,5月下旬以后浇水要根据土壤湿度适当浇水。
4、病虫害防治要跟上。病虫害在重茬地块发病较重,头一年种植的地块发病较轻,在山药蔓上架后,开始喷药防治。
山药的主要病害为炭疽病,属于真菌性病害,老百姓称落叶病,表现初期叶片发黄,叶片出现小斑点,最后茎枯叶落,此病以防为主,做好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薯,播种前用25%多菌灵粉剂500倍浸种25~30分钟进行种薯消毒,栽培后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
一般可在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交替喷雾,发病重时可用日本“大和芋”山药专用配方农药,发病初期隔7~10天进行喷雾,一般连续喷施2~3次即可。
收获
正常露地山药的收获期很长,从8月20日到第二年的4、5月份,山药在地下不腐烂,不变质,一般霜降前后为集中收获期,以供春节市场。
但是大棚山药就不同,由于收获时间在6月20日左右,山药本身淀粉含量少,水分含量高,因此不耐长时间贮存,大棚山药应在收获后及时销售。另外,由于种植规模等因素,大棚山药现在多采用人工采挖,因山药皮很薄,在挖山药时要防止机械损伤,山药带泥包皮堆放,以待销售。
或者
第一种:它适宜在穴管内生长。除了穴管栽培外,合理施肥或完全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可以增进山药的产量与品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成分,提供充分的营养,延长营养物质的释放与利用的时间,增进根的呼吸作用,以及提供足够的水分。
刚开始长出新芽的山药植株,其养分来自母薯,进入发育初期的山药需要较多的氮肥,以促进它的生长,到薯块开始形成期,钾肥就特别重要。山药似乎很容易从土壤中吸收磷肥,此外,若能增添镁肥,也有助于产量的增加。
第二种:栽培山药,必须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深翻35—45厘米,深翻土地时,要先将上面20—30厘米的表土层翻在一边,再继续深翻至35—45厘米,切忌翻乱土层。
土地深翻后,就形成了栽培沟,可将基肥施入栽培沟内。基肥一般亩施过磷酸钙20千克、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草木灰200—300千克。施肥时可先将栽植沟底部填上原来翻上来的表土,厚度为15厘米,再把基肥施于土层之上,最后再覆土15厘米。
山药追肥主要在生长的中后期,前期需肥较少。
山药出苗整齐后施1次20%的人粪尿肥,以后每隔20—30天施1次。施肥可在离植株30厘米处挖1条6—10厘米深的施肥沟,亩施人粪尿700—1000千克。地下块茎进入旺盛生长盛期时,应重施1次追肥。亩用复混肥20—30千克、饼肥40—60千克穴施或沟施,施肥后覆土,以保证块茎伸长和膨大有充足的养分。
以后视植株生长情况再确定是否追肥。
1.选地选种
应该选择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忌盐碱和粘土地,而且土体构型要均匀一致。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山药品种不少,传统种植九斤黄、日本白、 牛腿山药等等,可以根据浅生槽长度及市场行情选择效益好的品种种植。
2.种植时间
一般每年3月中下旬栽种,10月收获,生产周期1-2年。据了解,因地区温度的不同,种植时间也不一样,华东地区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后种植。
3.催芽
先在室内或田间畦面上铺3-5厘米河沙,将种著小块放在河沙上铺成10厘米左右厚度,然后盖上3-5厘米湿稻草或河沙,如遇低温或阴雨时应支撑覆盖小拱棚保温、防腐烂。经过20-25天,当种著小块长出的幼芽长5厘米左右时即要及时定植。
4.施肥要点
齐苗后每20-30天追肥一-次,连施3-4次,每次每亩施复合肥5-10公斤。种植后120天左右开始转入块茎生长期时重施攻薯肥,亩施20-30公斤复合肥、花生麸25公斤或生物有机肥100公斤。施肥应在雨后或灌水后,同时应及时进行培土。覆盖在浅生槽上的土层保持10-15厘米厚。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