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应实行2-3年轮作,整地除施肥后耕翻外,主要是开挖供块茎向下伸长的疏松沟。
定植方法是将种薯纵向平放在沟中,以芽嘴为准,均匀铺开。当苗高30厘米时,需搭架引蔓,架高1.5-1.7厘米为宜,常搭成人字架或四角架。后期根据其生长需求,做好水肥管理。最后,还要做到适时采收。
养殖方法:•要用土质松软、透水性以及透气性比较好的壤土。这样的土能够及时排水积水,较为适合生长。
一般大面积种植的话,都是种的一整根山药前端的部分,后面部分就是市面上吃的,前段是不能吃的。
猕猴桃苗木苗木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严格,因此在建园时要进行周密规划,如选择好适宜的园地,规划好排灌系统、道路、防风林,配置好授粉树及选择好适宜的架式等。
(一)园地的选择和规划
在园地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猕猴桃苗木生长发育对气温、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要求。其次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在离城市较近、交通便利的地方建园,有利于猕猴桃苗木的运销。园址的海拔不宜过高,地下水位在1.2米似下,地势要尽量平坦。土壤的排水性能良好,有机肥含量高,pH值小于7的沙壤土可优先考虑。
园址选好后要进行规划,根据地形和面积划分成小区,利于作业管理,小区间要有道路,要安排好灌水和排水渠道以及防护林等。一般平原地0.67公顷(10亩)左右划为一个小区,
以长方形为宜,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等可根据地形适当减小、小区面积,小区的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小区间要有足够的道路,可根据果园的大小设留一定数量的主路、干路和支路,以
便于园内管理措施的作业和运输。
灌水系统的水渠设计可与道路配套进行,为节省用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高空喷灌、树下滴灌或涌灌等设施,以保证猕猴桃苗木生长对水分的要求。我国南方地区多雨,果园的排水系统极为必要,目前平地多采用明沟排水。山地果园的排水系统还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造成的土壤和肥力的流失。
在果园规划时还要在迎风的一面设置防护林,防止大风对猕猴桃苗木的危害,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同时在花期还可为蜜蜂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以利于授粉受精;防护林树种要求生长快、寿命长、没有与猕猴桃苗木相同的病虫害、耐寒并有一定经济利用价值的树种,种植时要考虑乔木与灌木相混杂,落叶与常绿树种相混杂。
(二)品种的选择和授粉树的选配
1.品种的选择
猕猴桃苗木种类繁多,但目前最有经济栽培价值的主要是美味猕猴桃苗木和中华猕猴桃苗木。一般来说,中华猕猴桃苗木的成熟期较早,果实的耐藏性差,美味猕猴桃苗木的成熟期较晚,果实的耐藏性较好。面积较大的果园,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避免品种单一成熟期太集中,但同一园内品种也不宜过多,生产园不是品种园,每一品种都要有一定规模的生产量。具体的品种选择可根据当地的情况参观前面介绍的一些优良品种的特点而选定。
2.授粉树的选配
猕猴桃苗木是雌雄异株,只有配植雄性植物,雌性品种才能受精结实,因此建园必须定植授粉树。用作授粉树的雄株,其花期应与雌性品种的花期一致,一般要求雄株的盛花期比雌株早1~2天,若雄株的花期长则更理想;还要求雄株的生长势强、花量多、并且与雌株的亲和力、授粉效果好。生产园内雌雄株的比例一般是8:1,这样既能保证授粉效果又不至于降低生产能力。
(三)定植
猕猴桃苗木一般在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定植,以秋后定植的成活率高,次年生长快,但定植后要注意幼苗的冬季防冻。定植前要平整土地,最好在头年秋季深翻60~80厘米。
在丘陵山坡建园时,需要改良土壤,方法是挖等撩壕筑梯田,充分利用表土增加肥土。定植前要施足基肥,尤其是多施农家土杂肥,每穴可施50~100公斤,磷、钾、镁化肥各0.5公斤,油渣豆饼等对猕猴桃苗木的生长发育有较好效果,每穴可施1.5公斤。
定植的株行距要根据品种的生长势、土壤肥力、架式、栽培管理的水平和机械化程度而定。若猕猴桃苗木长势好,土壤肥力好,机械化作业程度高,并采用棚架的果园,定植的要稀一些,反之要密一些。一般要求行距4米,株距2.5~3米左右。
栽植前要仔细检查每株苗木的根部,剪去损伤的根系,同一小区内定植的苗木规格要均匀一一致,以保证定植后生长整齐。定植方法与其他果树的栽植方法相同。定植的深度以浇水下沉后根颈与地面平齐为合适,嫁接部位不能埋人土中。
(四)架式
猕猴桃苗木是藤本植物,必须在定植前后竖立支架。用作支架的材料通常是用钢筋及水泥砂石,既牢固又耐用,也有用木材的,虽然投资小但易烂。支架的形式常用的有“T”形架、篱架和大棚架。
1.“T”形架
“T”形架是在立柱的顶部设一横架,横梁之间用4道10号铁丝相连,在立柱距地面1米处拉一道10号铁丝。柱高2.4~2.6米,埋入土中60厘米,地上部分高1.8~2.O米。柱顶的横梁长2米,每边各伸出1米,横梁与立柱间可加角铁构成三角形以加固。
2、棚架
在支柱上纵横交错地架设横梁或加上铁丝,其形似荫棚,故称棚架,它适用于平地果园和庭园栽培使用。棚架柱高与“T”形架相同,立柱间距5米X5米左右。每块地四周立柱的顶架设三角铁或钢筋,以便在立柱与立柱之间每隔60厘米左右拉一根铁丝,并能拉紧成网格状。
3.篱架
架面与地面垂直呈篱笆状,故称篱架。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是单壁篱架,这种架式比较适合山地猕猴桃苗木园。每隔6米立一立柱,柱长2.6米,埋入土中0.6米。自地面开始每隔0.5米拉一道铁丝,共拉4道10号铁丝。
1、种山药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地形,排水通畅的地块。
2、地下水位要在1米以下。
3、1米深土壤剖面中不要出现障碍层(如沙姜、石砾等)。
4、土壤中性左右(pH值6~8),不要过酸过碱。
5、耕层土壤质地以轻壤质为佳,实际生产中从沙壤、轻壤、中壤至重壤都有过种植,不过在整地和管理上要有所区别
,一般可用田园土、粗沙、有机肥做山药种植基质,首先需将种子浸泡在清水里6小时,放在凉爽通风处晾干,播种到土壤里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就可以了,将温度控制在20℃,这样才能使其种子发芽。
山药种植的时间要保证气温,根据当地气候决定,要是选在南方等温暖的地方,播种时间不固定,1-5月份都可以,像长江流域可选在3月份。北方种植选在4月中旬左右,东北地区可选在4月下旬。注意要是在大棚中种植,可从元旦一月份就开始种植。
我国主产于河南省北部,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栽培。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目前主要种植的山药品种有细毛长山药、二毛山药和日本“大和芋”山药等品种。细毛长山药和二毛山药都属于普通山药长柱变种。
日本山药是一个适应性强、品质好、抗病性强、产量高、有发展前途的品种。彭军田就是选用的日本“大和芋”山药品种。
选地开沟整畦
山药的种植应尽量避免重茬,一般隔三年轮作一次,并忌种花生、红芋茬。要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为好,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粘重土层和白沙岗土层,打沟时应彻底打碎,至少1~1。
2米土层内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夹层。否则会影响块茎的外观,对品质也有影响。土壤以中性为宜,目前开沟一般都采用机械开沟。山药栽培以南北方向为宜,可采取双行种植或单行种植(根据个别地块需东西种植时你可采取行距加宽),双行种植时,大行距1。7~1。
8米,小行距(沟内两趟山药的行距)40厘米,株距在20~25厘米,沟深85~100厘米,沟宽70厘米。整地整畦时要整平,预防浇水时浇不均匀。还要做好排水设计,确保田间畦内无积水。单行种植时行距80~100厘米,沟宽30厘米,沟深90~100厘米,株距20~25厘米。
适期播种
大棚山药一般都在元旦左右开始种植,一般要求地表5厘米地温稳定超过9~10℃。播种前把山药苗晾晒一下,这样可以活化种薯,又能起到杀菌、出芽率高的作用。若用山药茎块切断做种薯,可在切口处及时用石灰粉沾好,起到消毒作用。
在下种时要做到有芽的一块下,大小一般大的一块下,这样芽会出的齐,另外,还要用500倍的多菌灵、1000倍的粉锈宁、72%的百菌清1000倍浸种3~5分钟,晾干后即可播种。
山药以有机肥(如腐熟的饼肥、鸡粪、鸭粪或人畜粪等)为主,无机肥为辅,用量一般每亩可施2000~4000公斤,外加高钾复合肥40~60公斤,或用山药专用生物有机肥200~300公斤,与土充分混合均匀,以防烧苗。
田间管理
1、浅追肥。如果基肥施用较多,则少追肥或者不追肥,为确保山药高产,一般追施2~3次,在地上植株长到1米左右时追施一次高氮复合肥,以后每隔一星期左右追施一次,3次即可。山药膨大期以磷钾含量较高的多元素复合肥为主(山药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是1。
5:2:5),每亩30公斤左右,最好采取冲施的方法。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防早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的吸收根系分布浅,发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施肥时应施入浅土层以供山药根系吸收。
2、架要牢。
插架及除草山药在播种后盖上6~10厘米浮土,浇后用“山药专用除草剂”150~200克对水100公斤均匀喷洒,再盖地膜、出苗后及时搭架,架高在2米左右,正面呈“人”字型,侧面斜向交叉,隔7~8米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总之一定搭牢,以防歪倒。
3、巧浇水。
山药怕涝也不宜太旱,若太旱会严重影响山药的膨大,特别是在块茎膨大期,时间约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这期间一般10天左右浇一次透水,5月下旬以后浇水要根据土壤湿度适当浇水。
4、病虫害防治要跟上。病虫害在重茬地块发病较重,头一年种植的地块发病较轻,在山药蔓上架后,开始喷药防治。
山药的主要病害为炭疽病,属于真菌性病害,老百姓称落叶病,表现初期叶片发黄,叶片出现小斑点,最后茎枯叶落,此病以防为主,做好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薯,播种前用25%多菌灵粉剂500倍浸种25~30分钟进行种薯消毒,栽培后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
一般可在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交替喷雾,发病重时可用日本“大和芋”山药专用配方农药,发病初期隔7~10天进行喷雾,一般连续喷施2~3次即可。
收获
正常露地山药的收获期很长,从8月20日到第二年的4、5月份,山药在地下不腐烂,不变质,一般霜降前后为集中收获期,以供春节市场。
但是大棚山药就不同,由于收获时间在6月20日左右,山药本身淀粉含量少,水分含量高,因此不耐长时间贮存,大棚山药应在收获后及时销售。另外,由于种植规模等因素,大棚山药现在多采用人工采挖,因山药皮很薄,在挖山药时要防止机械损伤,山药带泥包皮堆放,以待销售。
或者
第一种:它适宜在穴管内生长。除了穴管栽培外,合理施肥或完全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可以增进山药的产量与品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成分,提供充分的营养,延长营养物质的释放与利用的时间,增进根的呼吸作用,以及提供足够的水分。
刚开始长出新芽的山药植株,其养分来自母薯,进入发育初期的山药需要较多的氮肥,以促进它的生长,到薯块开始形成期,钾肥就特别重要。山药似乎很容易从土壤中吸收磷肥,此外,若能增添镁肥,也有助于产量的增加。
第二种:栽培山药,必须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深翻35—45厘米,深翻土地时,要先将上面20—30厘米的表土层翻在一边,再继续深翻至35—45厘米,切忌翻乱土层。
土地深翻后,就形成了栽培沟,可将基肥施入栽培沟内。基肥一般亩施过磷酸钙20千克、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草木灰200—300千克。施肥时可先将栽植沟底部填上原来翻上来的表土,厚度为15厘米,再把基肥施于土层之上,最后再覆土15厘米。
山药追肥主要在生长的中后期,前期需肥较少。
山药出苗整齐后施1次20%的人粪尿肥,以后每隔20—30天施1次。施肥可在离植株30厘米处挖1条6—10厘米深的施肥沟,亩施人粪尿700—1000千克。地下块茎进入旺盛生长盛期时,应重施1次追肥。亩用复混肥20—30千克、饼肥40—60千克穴施或沟施,施肥后覆土,以保证块茎伸长和膨大有充足的养分。
以后视植株生长情况再确定是否追肥。
1.选地选种
应该选择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忌盐碱和粘土地,而且土体构型要均匀一致。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山药品种不少,传统种植九斤黄、日本白、 牛腿山药等等,可以根据浅生槽长度及市场行情选择效益好的品种种植。
2.种植时间
一般每年3月中下旬栽种,10月收获,生产周期1-2年。据了解,因地区温度的不同,种植时间也不一样,华东地区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后种植。
3.催芽
先在室内或田间畦面上铺3-5厘米河沙,将种著小块放在河沙上铺成10厘米左右厚度,然后盖上3-5厘米湿稻草或河沙,如遇低温或阴雨时应支撑覆盖小拱棚保温、防腐烂。经过20-25天,当种著小块长出的幼芽长5厘米左右时即要及时定植。
4.施肥要点
齐苗后每20-30天追肥一-次,连施3-4次,每次每亩施复合肥5-10公斤。种植后120天左右开始转入块茎生长期时重施攻薯肥,亩施20-30公斤复合肥、花生麸25公斤或生物有机肥100公斤。施肥应在雨后或灌水后,同时应及时进行培土。覆盖在浅生槽上的土层保持10-15厘米厚。
种植山药应选在春季的四月份前后进行,不可太早或者过晚,否则都会影响出芽。它的种植方法很简单,先将种苗分节,大概长度在10-15公分就行,两端都要抹上草木灰。地块要先提前挖好,深60公分,宽50公分左右。之后直接将种苗放入,填土淹没就行。此外,后期要及时搭架,定期施肥。
山药的种植通常是在春季进行,注意不可过晚也不能过早。时间应选在四月份前后。过早温度不稳定,会影响发芽,过晚温度太高,管理不方面。
种植时要在准备品质良好的种苗,选成熟度高且个头较大的。然后从两端各切一部分,大概保留10-15公分的小段就行,注意要在伤口处抹上草木灰来消毒处理,避免种植过程中造成腐烂现象,会导致不能出芽。
山药虽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选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地块更利于生长。选好地块就可种植。要提前挖沟,深度在60公分,宽50公分左右,将种苗放入,并填土淹没。土壤要完全盖住种苗,这样才能更好的发芽。
种下之后要定期浇水,一般三天左右浇灌一次,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种苗就可生根发芽。它属于攀爬类的植物,因此要及时搭架才行。要在幼苗旁搭架处理,让它往支架上生长。此外,想要长势更旺盛,要及时施肥,给予足够的养分。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