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鹃冬季开花施肥。 西洋杜鹃花期管理技巧: 西鹃开花时放室内通风处,可开花1月之久。西鹃于7—8月孕蕾,秋后入温室,维持20℃则可半月开花,据此可使其在元旦,春节开花。花后应摘除残花,加以修剪,妥为保养。 西洋鹃的管理主要是当心夏天,特别是高温天气,一定要放在阴凉通风处,每天浇一到二次水,保持花盆不干就行。西洋杜鹃耐寒春秋季最好养,冬天零下五六度放在室外冻不死。 西洋杜鹃的开花期养护工作的好坏,是西洋杜鹃延长花期、花色艳丽的关键。因此在开花前后要注意: ⑴开花前增施磷肥。一般在3月份开始增施含磷的肥料,每隔10天施一次,连续4次,一旦开花马上停止;花后增施含氮元素的肥料,以补充体内过分消耗的养分。 ⑵花后避免阳光直射。开花后,白天将西洋杜鹃搬入室内通风条件良好、有散射光的地方,晚上再搬到室外沐浴露水,清晨领略晨曦,低温凉爽的气温可延长西洋杜鹃的开花期。 ⑶开花期间盆土略带湿润。从西洋杜鹃露色开始,要适当多浇一点水,浇水时千万不要将水滴喷溅到花朵上和花心里。
春鹃和西洋鹃区别
花型不一样
春鹃的花型是正方体,西洋鹃的花型是圆柱体
花朵颜色不一样
春鹃花朵是白色的,西洋鹃花朵是绿色的
春鹃的特点是先开花后放叶,像山杜鹃也是属于春鹃,都是在花后才开始逐渐开始长叶片。它们的花期一般集中在4月初至5月下旬,属于常绿至半常绿灌木,直立,独干或数枝丛生,叶深绿,花常3朵合为一个花苞,生于枝顶,4月底至5月初开花,花朵繁茂。
春鹃最大的特点就是皮实好养,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体型高大。像锦绣杜鹃、白花杜鹃等都是春鹃。
1)外形区别。西洋杜鹃高度偏矮小,中间枝杆紧密,底部有侧根和须根,须根纤细柔软。而紫杜鹃植株偏高大,高度大约高2到7米,分枝众多,多数纤细,粗壮分枝罕见。
2)花朵区别。西洋杜鹃花朵一般1到3朵簇生,每株大约十簇左右,花梗偏长,多数花期集中在冬春季节。
3)叶片不同。西洋杜鹃属于常绿灌木,叶片一年四季常绿不凋谢,叶片细小。杜鹃为落叶灌木,有些品种叶片会变黄掉落。
通常在5~6月进行。选择半成熟嫩枝为好,插条长12~15厘米,去掉基部2~3片叶,留下顶端叶片并剪去一半,插于盛腐叶土或河沙的插床中,扦插的深度为插条的一半,插后压实,保持湿度,约40~50天开始愈合,60~70天逐渐生根。
如插条用0.2%吲哚丁酸溶液浸蘸基部1~2秒,可提高生根率。
西洋杜鹃耐寒0℃,它的耐寒性不强,温度低于4℃就要注意保暖,若温度长期低于0℃,植株有可能被冻伤。在过冬期间,最好保证温度在10℃,在北方地区建议搬到室内养护,并选择一个光照充足的位置,保证植株在过冬期间能充分见光。
由于冬季植株生长缓慢,因此还要控制浇水,应等土壤干燥后补水,并适当开窗通风。
毛鹃 / 花期4~5月
锦绣杜鹃,别称毛鹃,属于杜鹃花科。喜凉爽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怕热,耐半阴,不耐长时间强光暴晒。毛鹃生长适温15~28℃,冬季能耐-8℃低温。土壤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质壤土为宜。
西洋鹃叶子卷曲,原因大多是光照太强和浇水过多导致的,也会有一些病虫害的原因,高温叶片被晒伤或土壤积水引起的根部腐烂,都会使叶片出现打卷的情况。
这时最好把它放在有散射光照的环境中,这样可以解决光照太强的问题。
西洋鹃适宜地栽。
西洋鹃喜凉爽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怕热,耐半阴,不耐长时间强光暴晒。生长适温15~28℃,冬季能耐零下8℃低温。土壤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质壤土为宜。
西洋鹃适宜成片栽植,开花时万紫千红,可增添园林的自然景观效果。也可在岩石旁、池畔、草坪边缘丛栽,增添庭园气氛。盆栽摆放宾馆、居室和公共场所,绚丽夺目。
1调控温度:不同种类的杜鹃对温度的要求亦各异,因而须区别对待。春鹃、夏鹃及毛鹃较耐寒,只要室温不低于0℃,基本不会受冻害;而西鹃宜保证室温在2℃以上方能安全越冬,若室温达不到,则需加温,如采取灯光、炉火等防寒措施,否则植株出现叶片冻焦,以至冻死。杜鹃盆景越冬的最佳温度在8~10℃。
2掌握湿度:杜鹃盆景冬季处于半休眠状态,水分的吸收及叶面的蒸发量相应减弱,因此浇水过勤、盆土太湿易导致烂根。所以,应每隔5~7天,于中午用存放在室内的水(雪、雨水最好)浇透,并且平时宜将盆景置于阳光充足处。
3适度施肥:杜鹃在冬季虽不需要施肥,但是自1月期间的一次基肥却不可少。基肥用枯饼或豆饼末混合少量骨粉,干施于离桩根稍远处。通常运用穴施法,其施肥量视树桩大小而定,施后覆土平穴。此次基肥能使树体逐步吸收,利于第二年枝壮叶茂,花朵艳丽。
4造形修剪:杜鹃盆景造形应根据原有树形态势用金属丝或棕丝作适度绑扎。不可过度蟠扎,一则防落蕾(春鹃),二则避免折裂而枯枝及破坏树势的整体平衡。冬季修剪主要是删疏或短截过密枝、徒长枝、病弱枝等无助于造型的枝条。此外,春鹃在冬季已形成花蕾,适当疏去过多过密及瘦小软弱的花蕾,促使植株养分集中,也能延长花期。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