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一万多年前,人类迎来原始社会的第一次大变革,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采集和狩猎相比较,新时期时代是以出现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为重要特征。农业的发明和定居聚落的出现,是世界上一切农业民族通向文明时代的共同特点。
据考证,中国的农业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多年,即中国的农业已经发展了10000多年。现在已经发现的中国南方一万多年前的含有稻作标本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绝大多数还是洞穴遗址,比如,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在这些洞穴的洞口,都是开阔的平原地形。远古先民们在当时的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对平原沃野上的可食用的植物,做了有意识的培育,这种从采集植物过渡到培育植物,就是农业的起源。之后,我们的先民们走出洞穴,定居于适合农业生产的平原和河谷地带,建造房屋和村落,培育出谷物,栽培蔬菜,饲养家畜,烧陶纺织,开始进入农耕聚落的生活。
中国原始农业的种植,在北方主要是以小米和黄米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其中狗和猪是最主要的家畜,也是最多被食用的。大概七八千年前,中国的农业已经普遍使用了火烧荒地的开垦土地的方法。考古学家曾经在河北武安磁山聚落遗址中发现了88个用来储存粮食的地窖,依据容积,推测可以存储粮食13万斤以上。而在浙江余姚河姆渡聚落,其存储的稻谷达到了20万以上,加上家畜,可以计算河姆渡聚落的粮食可以满足至少300人以上的全年需求。这说明,中国的农业在七八千年前就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农业是一切文明的发展基础,高度发达的农业催生了各种各样的灿烂文明。中国自古的王朝都以农为立国之本,可见农业在国家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