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是产粮大国,产粮总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奇怪的是,最近十几年以来,中国的粮食进口量一直在大幅增加,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粮食进口量最大的国家。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粮食进口需求如此“吓人”呢?一、国外粮食价格比国内便宜中国之所以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首先一个原因就是国外的粮食要比国内便宜太多。以美国为例,下面这四个因素导致美国的粮食价格远远低于中国:1、美国的高速公路几乎不收费,收费的高速公路仅占高速公路总里程比重微不足道;2、美国所有食品环节均免税;美国的超市食品没有入场费;3、美国的农业是建筑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工业化的大农业,而中国的农业是建筑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上的家庭承包制上的小农业。4、美国的农业是现代化的大农业,而中国的农业是一家一户的自耕农业。就中国农业来说,没法和美国的大农场竞争,在知识、市场、土壤、机械化程度等条件上,中国农产品明显地处于劣势。据了解,在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即便加上配额外65%的高关税,从国外进口的三大主粮,也比国产粮便宜。粮食之外,白糖等大宗农产品也是如此。二、中国国内粮食需求多样化日趋明显中国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不仅仅是用于满足口粮,有很大一部分的进口粮食是用于工业生产和其他方面。我国大量进口的粮食主要是玉米和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发酵。国内老百姓作为主食的大米和小麦还是以自给为主。三、中国“种地为生”的农民越来越少最近这10年来,中国劳动力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在讨论城镇化的时候,农村出问题了。随着城镇化推进以及中国政府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我们发现,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居然等同了。大学生一个月能挣4000元还蛮开心的,一个保姆4000一个月找不到了。这种现象不能说不好,但这带来的后果是没有人愿意留在农村工作。过去在农村,男人出去打工,把老人、女人留在家里种地,效率本来就低,现在连女性都不愿意干农活了,都想要去城里打工挣钱。照这样下去,中国种地的农民会越来越少,粮食产粮必然也会不断减少。
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678亿吨,同比增长了13.5%。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仍然有1763万吨的钢材进口,同比增长了14.59%,其中80%是板材。即使2010年我国钢产量达到6.3亿吨,我国仍需要进口1600万吨左右的高附加值产品。这说明我国钢铁工业在高端产品方面与国外企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能够把进口产品顶替掉,则可以为国内钢铁企业挤出更大的高端市场空间。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驱动发展后劲不足。先进生产技术、新工艺仍然主要依靠引进、模仿,新产品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进口。国内大型企业在研发投入、工艺创新、技术消化移植、产品研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机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影响钢铁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钢铁企业首先要围绕下游用户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其次在开发新产品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能够长期稳定,持续不断地为下游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努力开发国内短缺的高端钢材品种,减少进口,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大力发展高强度钢材、耐腐蚀钢材和节能高效钢材,满足建筑、机械、能源、化工、汽车、家电、船舶、交通、铁路、军工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用钢行业发展不断提高的新需要。你可以去各大信息网站或者钢铁专业网站去看这类的信息,推荐几个比较好的,像我的钢铁,中规钢铁等等都有这类的行业信息分析文章。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