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主要支柱产业酒和药材,当然粮食作物也是农作物,其中以冬小麦和玉米百主。据市农业局统计农业种植面积681万多亩。
作为全国四大药都之首的亳州是名副其实的,不仅拥有亚洲最大的中药材市场,而且中药材种植面积也是名列前茅,包括三县一区超过一百二十万亩,主要集中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十河镇、十九里镇、华佗镇、谯东镇、观堂镇、大杨镇、城父和沙土镇,以及涡阳县的义门镇和陈大镇,蒙城县的岳坊镇。
2017年2月16日湖南省位于江南,属于长江中游地区,适合湖南种植的常用中药材有: 前胡,金银花,板蓝根等,种植面积6万多亩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宝贵遗产。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8339万亩。其中各省,各地区中药企业种植面积按上市公司排名:
一,太极集团,90万亩。
二,振东制药,82万亩。
三,贵州百灵,25万亩。
四,奇正藏药,11万亩。
五,盘龙药业,10.7万亩。
据中医科学院院黄璐琦院士表示要以"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促进中药行业的发展,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数据是中药材发展的基础,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 亳州市的面积为14,882平方公里。2 这个面积包括了亳州市下属的10个县和1个市辖区的总面积。3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地级市,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利于其经济、文化和交通的发展。
亳州三县一区,市区面积8374平方公里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皖、豫两省交界,地貌呈西北、东南向斜长形,南北长约15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全市行政区域面积8374平方公里。
亳州市辖区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等,其中涡河在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 4039平方公里,是亳州人民的"母亲河"。
亳州气候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水量867.2毫米,年平均日照2040.9小时,无霜期约219天。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为亳州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适宜冬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烟叶等粮油经济作物和白芍、牡丹、菊花等中药材生长,对多种作物种植极为有利。
亳州资源丰富,物阜民丰,药材、酿酒、矿藏等多层次复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中药材交易额、中药饮片生产均居全国首位,古井贡、高炉家徽酒等白酒知名品牌享誉全国,地下煤炭、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7亿吨,其中煤炭储量达50.2亿吨,位列全省第三位。
A中药材并不只在特定地区种植。因为A中药材是指一种草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并不指定具体品种。因此,A中药材的种植地区并不一定局限于某一个地区,而是由种植者根据生长环境和自身条件进行选择。在中国,广东、广西、四川、甘肃等地都有人种植A中药材。同时,也有部分草药种植者选择在温室和室内进行种植。在全球范围内,A中药材的种植也分布在许多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等。因此,可以说A中药材的种植地区是多样的,并不限定于某一个特定地区。
2019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为872.68万亩,产量为94.9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中药资源方面,云南省具有6559种中药材资源,占全国中药材资源的51.2%。人工种植品种约145种,占全国常规种植品种的48%。多年来,云南省不断支持地区中药材种植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保持全国领先。
谯城区面积2226平方千米。
谯城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亳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亳州市唯一的市辖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3°25'~34°05',东经115°33'~116°06'。[1]西、北、东三面分别与河南省周口市的鹿邑县、商丘的睢阳区、夏邑县、永城市交界;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境内拥有华祖庵、花戏楼等景点。夏时期,亳州属豫州;元时期,亳州属汴梁路;2000年设立地级亳州市,原县级亳州市改制为谯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