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荫耐湿性药材在我国有很多种,关健是要选择实用性强,市场前景好,既有药用价值又有养生保健作用的品种,因为治病是第一需要,但不是大家都有病,而求健康长寿才是人们的最终目的,所以,选择一些以保健养生类实用药材应该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喜凉爽,阳光充足的气候,耐旱,忌涝,对温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夏季温度高于38度,不至于枯萎,冬季温度低于40度,也可能安全过冬,水分过于充裕,长会分叉,甚至烂根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背风向阳高燥山坡为佳。地洼积水,土壤黏重不适宜生长。黄芪种植相较于当归和党参,机械化种植程度高,面积广,种植成本被大幅拉低,另外,黄芪单产明显高于当归和党参,加之易于储存等因素影响,黄芪历史行情交之前者逊色不少。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多年生植物,以根入药,药性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多产于河北、山东等北方地区,耐严寒耐旱,怕湿度过大,排水不良或多雨地区种植,容易烂根。因而种植上,田间管理主要注意做好以下方面:
1、宜选择排水良好,土壤深厚,阳光充足的沙壤土、腐殖土田块,向阳坡地、荒地也可种植。
2、播种,应选贮存1年以内的种子,可采用种子直播,4月下旬前后播种,也可夏、秋季播,播前应用清水浸种催芽,亩用种1.5公斤。
3、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一般1年进行2-3次,宜结合间苗、定苗进行。
4、根据长势合理施肥。前期可不追肥,生长弱的可在苗高10-15厘米时追施一次尿素3-5公斤/亩或人粪尿,封垄前追施过磷酸钙、尿素,开花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另外黄芩怕涝,雨季需及时排田间积水。
5、越冬管理,在冬季应割除地上干枯部分,清除落叶,顺苗所在行施土杂肥越冬。
通常栽培一年的黄芩的根是不符合药用标准,宜种植2-3年才收获,第二年管理与第一年类似。采收黄芩根可在第二年结果实的后半期(深秋时节),当然三年黄芩根的产量比两年的要高出一倍多,黄芩甙也较高,故生长三年收获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