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现代农业开始以来,化肥、农药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不仅保证了全球人口基本的口粮,还未人们的医药健康提供了极大的保障。作为中医药产业中极其中药的一环,中药的现代化种植不仅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但大量农药的使用也为中药材的质量增加了不少隐患。
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是种植过程中 , 将农药直接喷洒于土壤中或直接喷洒到植株的茎、 叶、 花、 果上被植物吸收造成的污染, 如有机磷、 有机氯、 呋喃丹等, 这主要是不讲科学、 用药时间不合理和大量滥用农药造成的。
(2) 是环境对药材的污染 , 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 。 药材生长土壤的基础污染, 水源、 大气的污染等是一些高残留性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 六六六、 DDT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被禁用并停止了生产, 但六六六的降解时间为 20 年, DDT 的降解时间为 30 年, 所以 , 时至今日 , 许多样品中仍 有 六 六 六 、DDT 的检出且严重超标 , 这都是药材植株从环境中摄取的 。
(3) 在采收 、 加工 、 贮存 、 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 例如采收时期不当, 一些药材产区, 在施用农药后不久 (农药的降解期未过, 如一些内吸性农药) 就开始采收; 用农药、 化肥的包装作药材的包装; 运输农药化肥的车辆未加彻底清洁就运输药材等; 为防止生虫变质用农药对库存药材进行熏蒸, 如氯化苦为一种杀虫剂, 其结构中含有-NO2, 熏蒸后如果残留于药材中, 即有致癌的可能; 药材炮制过程中辅料、 加工机械设备、晾晒场所的污染。
(4) 食物链造成的污染 。 由于环境的污染 , 食物链也被污染和破坏, 动物类中药材可以因食物链的蓄积作用而被污染, 例如地龙以土壤有机质为食, 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可被蓄积体内, 当人们把该地龙作为药材时, 就可能威胁人类健康。
中药材的选择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一点我在我的文章里会对一些常用的药材进行讨论,有兴趣可以关注,陆续会有新文章更新。单就农药残留方面而言选择低农药残留的药材有一些适用性的规律:
1.选择野生药材,野生药材不仅农药残留量低,其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与人工种植的药材均有一定差异,但可好可坏,要看具体药材。
2.选择道地药材,尤其要选择原产地中大型的药材种植基地的产品。近些年来许多有实力的大型制药企业纷纷斥资建立自己的药材基地,建立绿色药材基地,研究并推行规范化种 植技术,合 理使用农药,建立科学合理的采收加工制度。相信随着国家、政府的大力推动,基地建设将会越来越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3.根据药用部位选择,直接与农药接触的部位相较间接接触的部位的农药残留量会较大,如果实类,全草类,花类药材、皮类的农药残留量会教根茎类的要高。而动物类、矿石类的农药残留量均较低。
4.此外,使用生物防治或中药某些成分制成的农药的药材的农药残留量也较低。
不知道回答对你有没有帮助,如有兴趣可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