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此外,对小土地出租者也采取了保护的政策,不征收其出租的土地。
3、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时,采取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4、为了深入地发动群众,各地政府都派出土改工作团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会,组织农民向封建地主阶级开展斗争,建立了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
在土改中,对于地主分子,除个别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予以镇压外,都分给一定数量的土地,让其在劳动中改造成为新人。
北魏时期的拓跋珪在经济方面开始定居农业化开始解散部落组织,并按照地域定居,推动农业生产。
此外,为了加强农业生产,加强平城的经济力量,拓跋珪在打败燕国以后,还将山东六州的40多万农民、手工业者迁往平成,接着又下诏书计口授田。
再者,在京畿地区,建立了北魏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农业区。
从此以后,北魏的农业经济初具规模。
三农政策是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因此,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抓好“三农”工作,而做好“三农”工作,最主要的是抓好“人”,抓好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抓好每一位农民。
人为本,谋发展。三农的基础在于人,在于农民,只有有了农民才有农村,才有农业。当前,很多地方的农村出现了“空”的现象,很多的农民因各种因素外出务工,留下的只有老弱妇孺,很多的土地逐渐长满荒草,没有了农民谈何“三农”发展。要谋三农发展就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村干部做好表率,带头引领农民谋发展。通过培训学习,先让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得到提升,学习先进的农业知识,成为新时代的新农民、新模范,发展新型农业产业,继而带领外出务工的农民回到农村,发展农业,成为新时代下的新农民。
引人才,科技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发展农业科技,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三农发展。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小,且山地耕地面积所占的比例大,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化农业。当前的农业种植普遍存在使用农药的情况,很多的农民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存在使用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因为对农业知识的不了解,通过听人说、主观臆断的就加大或多用农药产品,增加了支出不说还造成生产出的农产品不合格。因此要不断培养和引进农业技术人才,通过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农业核心技术攻关等科技手段,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促进当下农民的农业知识,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农业。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要造就新型的农民才能发展新的三农,而造就新型农民,就需要抓好基层农村的党员干部,配齐基层组织架构,引进大学生村官等人才,通过一村一产业,一村一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每一位“农人”,夯实农业基础,才能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