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位于北半去中纬度,种植玉米主要位于中部的**大平原地区,两边高山阻挡,特别是西边,形成拉温带**性气候,雨季在夏季,大豆,玉米在雨季之前播种,在雨季之后收割,也就是3.4月就开始播种到9.10月就可以收割拉生长周期大概为半年
美国和中国是玉米种植最多两大基地。
一、美国的玉米带分布在美国**大平原上,界于美国的冬小麦区与春小麦区之间,大致位于北纬40度至北纬45度,东起伊利湖南部,西至西经100度,形状大致为东窄西宽的长带。 两边高山阻挡,特别是西边,具有温带**性气候,玉米在雨季之前播种(3、4月),在雨季之后收获(9、10月)。
二、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吉林、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距今大约已有460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度的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东起台湾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都占一定的面积。
中国玉米早熟收成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中熟的9月中下旬,晚的在10月份。
美国位于北半去中纬度,种植玉米主要位于中部的**大平原地区,两边高山阻挡,特别是西边,形成拉温带**性气候,雨季在夏季,大豆,玉米在雨季之前播种,在雨季之后收割,也就是3.4月就开始播种到9.10月就可以收割拉生长周期大概为半年
19世纪后期的一项发明,更进一步地提高了生产一效率。联合收割机使收割与脱粒机结合在一个整件中,使农民能以单一的操作去完成收割和脱粒。
美国发明家海拉姆·穆尔在1838年建造了第一台联合收割机。19世纪80年代后期,联合收割机在美国日益普及,很快澳大利亚也生产也了类似的机器。
为什么联合收割机首先出现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有以下理由可以说明。首先,这两个国家的农业规模都很大。田野一望无际,因此一个用快速收割法的农民在与他同行的竞争中能占据优势。另外,早期的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潮湿的气候来说,更适合于干燥的气候。联合收割机在英国获得成功之前,先得研制出使谷粒干燥的机器,因为收割下来的谷物并没有干燥到能够马上贮存起来的程度。现在,所有的发达的国家都广泛使用联合收割机。
现代联合收割机一个工作可以收割 12万平方米以上的谷物。穿行于农田的每一次操作,都割下一捆约5·5米宽的谷物。
在秋天。各个地方不一样。一般是8月到10月份。俗称秋收。
(1)早熟品种:春播80-100天,积温2000~2200℃,夏播70-85天,积温为1800~2100℃早熟品种一般植株矮小,叶片数量少,为14-17片。由于生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较小。
(2)中熟品种:春播100-120天,需积温2300~2500℃。夏播85-95天,积温2100~2200℃。叶片数较早熟品种多而较晚播品种少。
(3) 晚熟品种:春播120-150天,积温2500~2800℃。夏播96天以上,积温2300℃以上。一般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多为21-25片。由于生育期长,产量潜力较大。 由于温度高低和光照时数的差异,玉米品种在南北向引种时,生育期会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北方品种向南方引种,常因日照短、温度高而缩短生育期;反之,向北引种生育期会有所延长。生育期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品种本身对光温的敏感程度,对光温愈敏感,生育期变化愈大。 按用途与子粒组成成分分类 根据子粒的组成成分及特殊用途,可将玉米分为特用玉米和普通玉米两大类。
扩展资料: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东北辽宁话称珍珠粒,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玉米
判断玉米是否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三点:
(1)果穗苞叶变黄而松散。
(2)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
(3)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 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籽粒乳线消失。玉米籽粒黑色层形成受水分影响极大,不管是否正常成熟,籽粒水分降低到32%时都能形成黑色层,所以黑色层形成并不完全是玉米正常成熟的可靠标志,生产常将其作为适期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玉米籽粒乳线的形成、下移、消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生育期100天左右的品种授粉26天前后,籽粒顶部淀粉沉积、失水,成为固体,形成了籽粒顶部为固体、中下部为乳液的固液界面,这个界面就是乳线,此时称为乳线形成期,至授粉后40天左右下移至籽粒中部,此期称为乳线中期。当籽粒含水量下降到40%左右时,粒重达最大值的90%左右,乳线上方坚硬,下方较硬,有弹性,此时为蜡熟期。授粉后50天左右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30%左右,此时籽粒干重最大,有的品种出现明显黑色层,苞叶变白而松散。也就是说玉米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玉米的产量最高,可以作为玉米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
气候温暖,热量充足。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
联合收割机名字由来及历史渊源:
联合收割机亦称康拜因,是收割农作物的联合机,可同时完成收、割、脱粒等多道工序。它的名称来源于其结合三个独立的操作包括收获收割、打谷、和风选成一个单一的过程。
联合收割机源于欧美。年,英国人萨尔门发明了用手使用的收割机。1826年,英国人迪贝尔发明了用马牵引的收割机。同时,美国人马克米克和霍生亦研制成相当于6个人工作能力的收割机。1831年,美国人麦考密克综合前人成果,研制成实用的收割机。
小麦的机械加工始于11世纪,到1732年,英国人曼吉斯发明了利用水车作动力的脱粒机。1786年,英国人梅克利将此类脱粒机进一步完善。在收割机、脱粒机的基础上,美国人丘奇首先将两种机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能收、能割、能脱粒的联合收割机。1868年,俄国人弗拉森柯亦发明了同样的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于1880年才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