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蔬菜种植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蔬菜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种植面积由2007年的2.62亿亩增加到2012年的3.08亿亩,产量由2007年的5.47亿吨增加到2013年的7.06亿吨,已经超过粮食产量,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
在产销量增加的同时,我国蔬菜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蔬菜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据统计1990年我国的蔬菜出口量为142万吨,列世界第六位,2001年达到了511万吨,比1990年增长约2.6倍,居世界第一位,而到2013年,国内食用蔬菜、根及块茎进出口总额为104.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79%;实现贸易顺差5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8.12%,顺差规模大幅扩大。在出口市场上,我国蔬菜已经出口到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虽然我国蔬菜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整体在不断增强,但我国蔬菜产业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制约了我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快。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果蔬流通腐损率高达20-30%,每年损失1000多亿元。由于我国蔬菜产业整体现代化水平偏低,加上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还较弱,使得我国蔬菜产业在流通环节中成本急剧攀升,同时还造成巨大的浪费,这不仅影响到我国蔬菜产品国内市场的销售,还直接制约了我国蔬菜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有待增强。当前我国蔬菜产业大多依靠传统产品的种子种植,由于科技投入不足,我国每年要进口超过8000吨的海外蔬菜种子,进口种子的销售额占据了我国蔬菜种子年销售额的25%以上。由于优良种子的缺失,使得我国蔬菜产品的品质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也严重的制约了我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虽然当前我国已经成为蔬菜产业的全球大国,但我国要想成为蔬菜产业强国,国际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