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大面积飞机喷施农药技术就是林业害虫的主要防治技术。
-粉尘防治措施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降低粉尘造成的危害,确保矿区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产、环境安全,制定如下粉尘防治措施:
1、技术措施
1.1运输道路防尘技术措施
1.1.1采取增加洒水降尘频次和铺设洒水管路,在关键地段设臵自动喷水设施的技术措施防治粉尘。生产部负责在关键地段铺设洒水管路,并设臵自动喷淋系统,改善作业环境,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
1.1.2抑尘剂防尘技术措施 利用抑尘剂保湿、粘接、成膜、成壳的抑尘、防尘功效,减少粉尘对人体危害,减少环境污染。洒水车盛水时,利用水的冲击力和人工边投放边搅伴相结合的方法,将生态环保型固体抑尘剂按比例分多次投放至水厢,搅伴均匀后喷洒;或将液体抑尘剂原液直接倒入洒水车水厢(水厢内必须要有部分水,避免粘附水厢底部),再按比例一次性加入所需用水,利用水的冲击力稀释溶解后进行喷洒。
1.2设备、装臵和车辆防尘技术措施
1.2.1采剥车间要加强ROCD7-11液压履带钻机管理,确保捕尘装臵完好、正常使用。
1.2.2采剥车间、擦洗车间分别负责对所属挖掘机和装载机等辅助设备的空调或电扇进行修复,并加强管理,确保完好、正常使用。
1.2.3易产生粉尘的擦洗装臵(包含新增破碎装臵)采用湿式作业。
1.2.4改变剥离运输车辆排气管的布设方式,禁止排气管管口朝向地面位臵安装。 2、管理措施
2.1洒水降尘要求做到无大量尘土飞扬或形成尘雾,无矿区作业人员、周边村社村民投诉。在大风、干燥等天气情况下,生产部对矿区运输道路的洒水降尘频次不少于15车/天,洒水记录须经洒水车驾驶员与采剥车间现场管理人员双方签字认可。 2.2采剥车间按月向安环部提交矿区洒水降尘综合评价报告,报告给出生产部当月洒水降尘工作是否合格的结论,不合格由安环部提交考核委员会考核。
2.3生产部对洒水管路和自动喷水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并做好维护管理记录。
2.4采剥车间各种机械和擦洗车间装载机在作业过程中均会产生扬尘,要求在大风、干燥等天气情况下,机械操作人员在作业期间关闭驾驶室门窗,并佩戴防尘口罩,并尽量在上风处作业。
2.5电焊作业过程中产生有毒的电焊烟尘,作业人员佩戴防尘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
2.6中心化验室制样破碎过程中易产生粉尘,作业人员在作业期间佩戴防尘口罩。
1、物理控制方法
从果蝇的繁殖规律可以看出,物理控制的方法可以防止其产卵,当然,清理虫源等方法也可以减少危害。
首先,在防止产卵方面,可以采用套袋。有了袋子的保护,小果蝇再也不能在水果上产卵了。因为杨桃果实挂在树干上,套袋工作非常简单,一般一个杨桃套一个特殊的袋子。二是减少虫源。损坏的杨桃或从地上掉下来的杨桃应予以销毁,以防化蛹后对果蝇幼虫造成伤害。
2、化学控制方法
采用化学防治时,必须注意农药残留问题。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① 用0.1%阿维菌素浓缩诱饵诱捕成虫,或用黄板挂在树干上诱捕,② 1.8%阿维菌素微乳2000倍加4%白糖喷洒树干内诱捕,或用90%结晶敌百虫800倍液加4%白糖喷洒树干周围诱杀。③ 将0.02%多西环素毒饵喷于内堂树枝上,每株约10克。
农业生产和养殖技术主要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 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 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 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
1.应用现代农业机械,作物新品种、现代的良好牲畜管理方法和水土保持技术以及先进的有机废物和作物秸秆的管理技术。
2.完全不用或极少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
3.采用豆科绿肥和覆盖作物为基础的轮作,通常豆科作物占总面积的30%~50%,轮作形式与30年代到50年代的轮作制相似。
4.绝大多数生态农场不用有壁犁耕作,通常使用凿形或圆盘形装置浅耕,只是将土壤混合一下,但不把土壤翻转过来。
5.采用梯田、带状或等高作业等方式保持土壤免受侵蚀。
6.氮素营养主要来源于豆科固氮、牲畜粪便和作物秸秆,只是对特别需氮的作物有限度地用一点化肥。
7.农田杂草主要通过轮作、耕作和中耕除草来控制,极少用除草剂。
8.病虫害主要通过轮作保护和天敌控制。
显然,这些具体做法就其单独而言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有些是目前常规农业也在广泛采用的,有些是过去传统农业中使用的而现代的常规农业已不再使用了,但从特定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出发将这些实践有机地配合起来,就形成了既不同于传统农业也不同于现代常规农业的生态农业。
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包括哪些技术措施?
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完善工程设施,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传统农业向集约化农业转变,形成一批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形成了工程节水、农业节水、管理节水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使水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一、节水技术
㈠渠道防渗技术。在自流灌区,土渠易被水冲刷坍塌,渠道渗漏损失量的50%,因此,渠道防渗可大大减少水量损失。渠道防渗一般采用衬砌混凝土U型渠或梯形渠。混凝土防渗渠道粗糙率小,流速快,有利于提高渠道输沙防淤能力,输水时间比土渠缩短30%—50%。同时,采用混凝土渠道防渗,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改善土壤,便于渠道管理。
㈡低压管理灌溉技术。它是用PVC管代替土渠通过输水暗管式地面移动软管把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地头进行灌溉的一种技术,具有节水、节能、省时、省地、适应性强、输水快、损失少等优点。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井灌区,投资相对较少,施工简单,操作方便,部分地区已大面积推广使用。管道输水水的利用率为96%—98%。
㈢喷灌技术。这项技术是通过水泵加压,使灌溉水流经管道、喷头等专用设备,射到空中并成雾状的雨滴,像降雨一样均匀地散落田间,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它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土壤,具有节水、省力、灌水均匀、保持水土等优点。采用这种技术,一般不会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地面湿度均匀,可以根据作物
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状况,适量地供水,灌溉水水的利用率达92%。宜在以井灌为主的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等连片种植的地区推广使用。
㈣微灌技术。它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种灌水器,将作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地表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又叫局部灌溉。它分为滴灌、渗灌、微喷和涌泉灌溉,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优点,比喷灌节水15%—20%。以灌溉果树、蔬菜、花卉、药材等经济为主。
农业技术人员类型,包括:
(1)种植类和养殖类的实用人才,以及良种培育,品种改良等研究型人才。熟悉并了解粮食和蔬菜等相关植物类的生长管理,虫害防治;熟悉并了解猪、羊、牛、鸡、鸭、鱼等农村相关动物类的病、疫情防治,及饲养生长规律。
(2)现代化农机开发、应用。
(3)农业基层的组织和管理类,包括村级干部工作技能,村民矛盾调解,有志愿为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熟练掌握有关三农政策,能够结合当地实际, 根据上级要求,合理安排、实施具体经济发展工作,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中心技术是在基础理论基础上在确定技术路线情况下支撑产品实现的技术选择中的关键部分,完成这条思路的技术和工艺就是中心技术。
首先,中心技术优势具有不可复制性,是企业基于对产业、市场和用户的深刻洞察,以及环境长期孕育形成的,有独特的市场价值,能够解决重大的市场问题。
其二,中心技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代价高。
其三,中心技术开发和形成需要一个稳定的队伍、一种激励机制、一种超前的理念和一个科学的流程。它是一个科研体系一个技术体系,包括工艺、设备、配件、原材料、实验室技术、基础理论、中试、工艺样机生产等一系列评审、市场调研等等的整个一个体系。
根据物流的功能以及特点,物流信息技术包括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1.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货物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
2.EDI技术 EDI 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
3.射频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4.GIS技术 GIS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5.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GPS在物流领域可以应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用于铁路运输管理,用于军事物流。
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包括农业节水技术,节水栽培技术,地面覆盖技术,以及节水管理技术和措施等三部分。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