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虫治虫 就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首先要提高当地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因此,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有利条件。有时还要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
(2)以菌治虫 就是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引起昆虫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这些致病微生物可以用简单、低廉的方式人工扩大培养,制成生物制剂喷洒于田间使昆虫死亡。如Bt乳剂(苏云金杆菌乳剂),可以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
(3)利用杀虫素治虫 杀虫素是一些放线菌在代谢中产生的活性物质。日本从金色链霉菌中获得一种杀螨素,对红蜘蛛毒性很强。国内投产的杀蚜素,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显着。
(4)利用寄生线虫、原生动物治虫 国内已经利用线虫防治小地老虎、棉铃虫等,取得初步成效。
(5)利用捕食性蜘蛛和螨类治虫 菜田内有许多种类蜘蛛能捕食害虫(只吃活虫、不吃死虫)。蜘蛛繁殖力强,不易死亡,在自然界存活率高,又不受黑光灯等诱杀,一般菜田有成千上万头蜘蛛,因而不需要人工饲养繁殖,只需要保护利用即可。
可以选用尚科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可诱杀稻飞虱、稻螟等水稻害虫和粘虫、麦蛾等麦类害虫,还能完成晴天夜间主动开启,白日和雨天主动关闭,无需人工操作。杀虫灯运用害虫的趋光、趋波、趋色性诱惑其扑向光源,光源外配置高压击杀网,使害虫落在专用的接虫袋内,到达灭杀害虫的目的。不仅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本钱,更主要的是大大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农业害虫: 蚜虫、蝗虫、蓟马、介壳虫、木虱 (Psyllidae) 、卜泥 (Booklice, Psocoptera) 、叶蝉、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玉米螟 (Ostrinia spp.)、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苹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纹白蝶 (Pieris rapae) 、东方果实蝇 (Bactocera dorsalis)
杀虫灯主要农业害虫的成虫基本覆盖(也就是俗称的蛾子和能飞的复眼昆虫),所以杀虫灯属于广谱杀虫装置,但是不能忽视的同时也能杀死益虫,所以在杀虫灯上都配备储虫袋或者盒,这两种方式储虫装置上专业的都应该设计有益虫逃逸孔。
三唑锡(倍乐霸,三唑环锡)为触杀作用较强的广谱性杀螨 剂。对害螨具有强触杀作用,可杀灭若螨、成螨和夏卵,对冬卵无 效。对光和雨水有较好的稳定性,残效期较长。在常用浓度下对作物安全。
红蜘蛛,白蜘蛛的防治,螨类害虫可用阿维菌素,除螨特,哒螨灵,柴哒乳油,三唑锡,阿维炔螨特,爱卡螨,炔螨特,阿唯哒螨灵,阿维噻螨酮等交替使用喷雾防治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可以防治蚜虫,菜青虫,红蜘蛛,黏虫的。苦参碱是天然植物性农药, 对人畜低毒, 是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各种作物上的黏虫、菜青虫、蚜虫、红蜘蛛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1)分布与危害
玉米象又叫米牛儿、牛子、蛘子,象鼻虫等,在全国和世界各国均有分布。玉米象食性复杂,喜食禾谷类及其它淀粉性植物,以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受害严重,同时还能飞往田间危害粮食作物,是最严重的初期性害虫之一。
(2)形态特征
玉米象成虫圆筒形,体长3mm~4mm,暗褐或黑褐色,无光泽,头部前伸成象鼻状(或称喙状)。触角呈膝状8节。有前翅和后翅,能飞。每个鞘翅上有两个橙黄色或红色斑纹。幼虫体长2.5mm~3mm,乳白色,柔软肥胖、弯曲,无足型。玉米象与米象一般要通过外生殖器加以区别。
(3)生活习性
玉米象主要以成虫越冬。玉米象产卵在粮粒内,幼虫孵化后即在粮粒内部危害,经蛹期化为成虫才爬出粮粒,被害粮粒几乎蛀成空壳。玉米象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约25℃~30℃,当温度在15℃以下或35℃以上时,一般就停止活动。每年发生代数因地区不同。成虫较活泼,有上爬性、假死性、能飞翔、具负趋光性、趋温性、趋湿性,耐饥寒较强。成虫随分层粮温的变化而迁移活动。
2、米象Sitophilus oryzae(L.)
(1)分布与危害
米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它严重为害各种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2)形态特征
该虫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米象与玉米象一般要通过外生殖器加以区别。
(3)生活习性
米象生活习性同玉米象,但米象耐寒、耐饥能力较玉米象弱。
3、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picius)
(1)分布与危害
谷蠹又叫硬壳虫,谷长蠹,米长蠹,世界性分布害虫,我国主要在南方各省较多。食性复杂,禾谷类、粉类、豆类、干果、中药材及竹木器材等均能危害,以稻谷、小麦、面粉最严重,也是初期性害虫之一。
(2)形态特征
谷蠹成虫体长2.3mm~3mm,圆筒形,暗赤褐色至暗褐色,略有光泽。头近圆球形,位于前胸背板的下方,触角短,鳃片状。前胸背面有许多小瘤突。鞘翅末端向后下方斜削。幼虫无足型。
(3)生活习性
谷蠹一年发生2代,一般成虫四月开始活动,7月间变为第一代成虫,9月份变为第二代成虫,故此时危害最严重。成虫飞行力强,在粮堆、粮粒内,木板、竹器中以及仓外树皮,枯木的缝隙间等处越冬。谷蠹抗热,抗干能力都较强,生长最适温度为27℃~34℃,粮食水分8%~10%,相对湿度50%~60%,温度35℃~40℃时也能继续繁殖,即使粮温达41℃时仍能继续生活危害。但耐寒能力较差。谷蠹具趋光性,喜在粮堆较深处危害。成虫和幼虫均能蛀食完整粮粒,使其成空壳。
4、大谷盗Tenepoides mauritanicus(Linnaeus)
(1)分布与危害
又叫米蛀虫、谷老虎、鸟壳虫。危害禾谷类粮食、豆类、油料、薯干等,喜食谷物胚部,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并蛀蚀木质材料,破坏包装物。此虫在我国分布很广。
(2)形态特征
大谷盗成虫为储粮害虫中较大的甲虫,体长6.5~10mm,扁平长椭圆形,深赤褐色至黑色,有光泽。头部呈三角形,长度与胸部相近,胸部与鞘翅基部连接处呈颈状;老熟后的幼虫长约20mm,扁平,细长,灰白色,头部呈褐色,头后三节和胸部背面各有一对褐色斑,尾部有一对黑褐色叉状突起;蛹近纺锤形,扁平,长约8mm,淡黄白色;卵长1.5~2mm,宽约0.5mm,细长,乳白色。
(3)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成虫、幼虫均取食粮食,尤其幼虫喜食谷物胚部。老熟幼虫蛀入木板内作蛹室化蛹。成虫和幼虫性凶猛,常自相残杀,耐塞耐储性均很强。一头雌虫可产卵多达数百到千余粒,一年发生一代或一代多。以成虫或幼虫越冬。
5、绿豆象Callosopuchus chinensis Linnaeus
(1)分布与危害
绿豆象又叫中国豆象、小豆象、豆牛,为世界性分布害虫;在我国绝大多数省区均有分布。绿豆象幼虫危害各种豆类,其中尤以绿豆、赤豆和斑豆被害最严重,往往一粒豆中有数头虫,豆被食蛀一空,最后仅剩空壳。能在田间和仓内繁殖,一年中可繁殖多代,是豆类的大害虫。
(2)形态特征
绿豆象成虫体长2~3.5mm,形状近似卵形,雄虫有一对长的梳子状的触角,雌虫为锯齿状。胸部中央接近两翅界处有一对明显的近椭圆形的小白毛斑。身体颜色和花纹的变化较大;幼虫体长约3.5mm,似蛴螬,头小内缩,淡黄白色;蛹长3~3.5mm,椭圆形乳白色;卵长0.4~0.6mm,淡黄白色,半透明。
(3)生活习性
幼虫在豆粒内取食,成虫不危害豆粒。在田间和仓内都能够繁殖,越冬幼虫在春天化蛹,羽化的成虫爬出豆粒在田间豆荚上或在仓内储藏的豆粒上产卵,每头雌虫可产11~102粒,一豆上平均3~5粒。条件适宜时,每代仅需20~21天,一般一年发生4~5代,环境适宜可发生到11代。成虫善飞,有假死性,其寿命短的只有4~5日,长的可达1个月左右。
6、豌豆象puchus pisorum(Linnaeus)
(1)分布与危害
主要分布在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江西、湖南、福建、广西、云南等地。它主要危害豌豆,是豌豆的重要害虫,严重时被害粒可达50%以上。
(2)形态特征
豌豆象体长4~5.5mm,椭圆形,体形与蚕豆象想似,黑色。鞘翅后1/3处,由翅中部到外侧各有一下斜的宽直形白毛带,相对呈八字形。幼虫老熟的体长5.5~6mm,宽2.6毫米,乳白色,蛴螬形,肥胖,头小,缩进,无足;蛹长5~5.5mm,椭圆形、乳白色;卵长约0.4mm,椭圆形,一头略尖,半透明。
(3)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不危害豆粒,幼虫危害豌豆。以成虫在仓房和房屋缝隙、豆粒中、树皮下、屋旁杂物中越冬。次年豌豆开花结荚时,越冬成虫开始活动,飞往田间以食花粉花蜜、交配,在豆荚表面产卵,每头雌虫一均产卵约150粒。每个豆粒可侵入幼虫数头,但通常只有一头存活;豌豆收获时大部分成虫沿未羽化,随豆粒进入仓内,这时是防治杀虫的最好时机。田间羽化的成虫脱出豆粒后,寻找适当处所越冬。进仓后羽化的成虫在豆粒内越冬,但豆粒受搅动时,则由豆粒中钻出外逃。成虫善飞,有假死性。
7、蚕豆象puchus rufimanus Boheman
(1)分布与危害
蚕豆象又叫豆牛、豆乌龟、蚕豆红脚象。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古、河南、陕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四川等地。主要危害蚕豆,也危害黄花野豌豆。将蚕豆粒蛀空,使蚕豆变苦,是蚕豆的大害虫。
(2)形态特征
蚕豆象成虫体长4~5mm,体黑以,短椭圆形,和豌豆象相似,身体有灰白及灰褐色短毛,背部两鞘翅后部近1/3处各有一列近弧形的不明显的白毛斑;幼虫体长5.5~6mm,宽2.6mm,乳白色,肥胖,蛴螬型,头小,缩入,无足;蛹长5~5.5mm,卵圆形,乳白色。卵长约0.4mm,椭圆形,淡橙黄色,半透明。
(3)生活习性
一处发生一代,成虫不食豆粒,越冬成虫3月认底左右飞往田间吃食豆叶、豆荚、花瓣、花粉等交配产卵,卵产在嫩豆荚表面,每荚上2~6粒。每只雌虫产卵35~40粒,幼虫孵化出来后自卵壳下方蛀入豆荚后侵入豆粒。每粒豆有虫1~6头,幼虫把豆粒食完,在豆中化蛹,8月成虫羽化,爬出豆粒后在田间、仓库、房屋等缝隙中越冬,或留在豆粒中越冬。
8、咖啡豆象 Araecerus fasciculatus(De Geer)
(1)分布与危害
为世界性分布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河北、陕西、甘肃、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青海等地。在仓内外皆可为害。在田间可为害可可、咖啡、肉豆蔻等,其中以可可受害最重,咖啡次之。在仓内为害咖啡豆、玉米、薯干、干果及中药材等,以上物品常受害严重。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5~4.5mm。卵圆形,背方隆起,暗褐色或灰黑色。触角11节,红褐色,向后伸越前胸基部;第3~8节细长,末3节膨大呈片状,黑色,松散排列。鞘翅行间交替嵌着特征性的褐色及黄色方形毛斑;不完全遮盖腹末,腹末外露部分呈三角形。
(3)生活习性
成虫活泼善飞。雄虫羽化后3天达性成熟,雌虫羽化后6天性成熟,成虫羽化6天后开始交尾。产卵时,雌虫以产卵器在粮粒的胚乳部凿l个孔,然后产l粒卵于其中。每头雌虫产卵多至130~140粒。在27℃及相对湿度50~100%下卵期5~8天。在27℃及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完成l个生活周期需57天;若相对湿度提高到100%则生活周期缩短为29天。幼虫脱皮3次。该虫发育的最低温度为22℃,最适发育温度为28~32℃;最适相对湿度为80%,在相对湿度50~100%的范围内咖啡豆象皆可发育。
9、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er
(1)分布与危害
又叫麦蝴蝶,飞蛾。世界性大害虫,为害较严重。幼虫蛀食麦类、稻谷、玉米、高梁、谷子、豇豆、大米等,被害粒内部大都蛀空。在仓内能不断繁殖为害。
(2)形态特征
麦蛾成虫体长4~7mm,翅展开宽为8~16mm,呈黄白色,前翅柳叶形,后翅菜刀形,前翅尖部、后翅尖部和后部生约与翅宽相等的长毛;幼虫体长4~6mm,细长,黄褐色;卵长0.5~0.6mm,淡红色,扁椭圆形。
(3)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4~6代,北方2~3代。以老熟幼虫在粮粒内越冬。成虫多在近黄熟的稻、麦穗或玉米粒上产卵。每只雌虫产卵可多达400粒左右,卵孵化后侵入粮粒,随粮带入仓内并会继续繁殖为害。
10、印度谷蛾Plodia interpunctella(Hubner)
以上十种
林业大面积飞机喷施农药技术就是林业害虫的主要防治技术。
常见的钻蛀类害虫有这些:桑天牛、星天牛、红颈天牛、吉丁虫、葡萄透翅蛾、木蠹蛾、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美国斑潜蝇、潜叶蛾、金纹细蛾、松材线虫、松树纵坑切梢小蠹等。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