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种类繁多,主要有鳞翅目的刺蛾、斑蛾、尺蠖、舟蛾、灯蛾、夜蛾、毒蛾及蝶类,鞘翅目的叶甲、金龟子,膜翅目的叶锋,直翅目的蝗虫等。
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取食叶片,削弱树势;大多裸露生活,虫口密度变动大;多数种类繁殖能力强,产卵集中,易爆发成灾,并能主动迁移扩散,扩大危害的范围;食叶害虫的发生多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
防治方法
1、此类害虫大部分具有群集性,可人工摘除虫叶;冬春人工摘除越冬的虫囊、冬蛹、冬茧。
2、结合肥水管理,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和天敌防治,如Bt制剂,赤眼蜂,小茧蜂,黑卵蜂等;
4、药剂防治: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性,用“树虫一次净”、“战虫”、“根除净”等产品进行防治。
危害园林植物的动物有昆虫、螨、蜗牛、蛞蝓、鼠妇、马陆等,其中以昆虫为主,昆虫的种类很多,大部分是害虫,也有益虫,如瓢虫、寄生蜂、寄生蝇等。因此,我们要分清害虫和益虫,抑制害虫,保护和利用益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几年来一直沿用农业、林业的方针“治早、治小、治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由于“治了”和“消灭”,使人们认为“治虫就必需打药”“无虫也得打预防药”等,因此,滥用农药的现象十分严重,以致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建议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采取适合于城市特点的有效方法,互相协调,以达到控制病虫危害,保护和利用天敌,合理使用和逐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从生态角度出发,科学种植、养护、管理,选栽抗病品种,恢复生态平衡,加强植物检疫,开展人工防治,使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综合防治,必须贯彻以科学种植、养护、管理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园林生物群落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综合防治,就必须协调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因时因互不矛盾的有机联系;综合防治,以控制病虫不成灾为目的,并非要求全部消灰一个不留的过左意识。全部彻底消灭这是不符合生态平衡的客观规律的。
常见的植物害虫有;
①食叶性害虫,黄刺蛾、丽绿刺蛾、褐边绿刺蛾、桑褐刺蛾、扁刺蛾、茶衰蛾、小衰蛾、大袋蛾、斜纹夜蛾,樟巢螟、杨小舟蛾。
②刺吸性害虫,松红蜡蚧、日本龟蜡蚧、草履蚧、吹绵蚧、杭州新胸蚜、青桐木虱、杜鹃网蝽。
③蛀干性害虫,星天牛、桃红颈天牛、光肩星天牛、薄翅锯天牛
④食根性害虫,铜绿金龟子、东北大黑腮金龟、白蚁。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雪上加霜”。霜冻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组织细胞中的水分结冰,导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损伤或死亡,给园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霜冻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由北方强冷空气入侵酿成的霜冻,常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北方群众称之为“风霜”,气象学上叫做“平流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强烈辐射散热而出现低温,群众称之为“晴霜”或“静霜”,气象学上叫做辐射霜冻。先因北方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风停后夜间晴朗,辐射散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造成霜冻,这种霜冻称为混合霜冻或平流辐射霜冻,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霜冻。一旦发生这种霜冻,往往降温剧烈,空气干冷,很容易使农作物和园林植物枯萎死亡。所以这类霜冻应特别引起注意,以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霜冻是指在一年的温暖时期里,土壤表面和植株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温度。因此霜冻发生时,近地层的气温一般可以在0度以下;也可在0度以上、5度以下的范围内。有霜冻发生时,不一定有白色冰晶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地方把它叫作暗霜。
有寒流经过,遇到在那里的亚热带季风,且寒流的势力较大就会产生霜冻.
霜冻的分类
1 春霜冻又称晚霜冻,也就是春播作物苗期、果树花期、越冬作物返青后发生的霜冻。随看温度的升高,晚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强度也减弱,但是发生得越晚,对作物的危害也就越大。
2 秋霜冻又称早霜冻,秋收作物尚未成熟,露地蔬菜还未收获时发生的霜冻。随着季节推移,秋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提高,强度也加大。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