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生物防治,简单说,就是以虫治虫,以一种生物治另一种生物。
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污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
1.小菜娥的天敌蜂很小很小,不用放大镜是难以看见它的。它在产卵时,会把卵下在小菜蛾的幼虫体内。当蜂卵孵化成幼蜂时,幼蜂便会吃掉小菜蛾的幼虫,如果把一种常用的不污染环境的天然杀虫剂与这种以虫治虫的方法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2.利用耕作方法防治、利用不育昆虫防治和遗传防治等也获得了成功。
害虫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天敌治虫和以微生物治虫两大部分,以天敌治虫又包括:保护天敌、繁殖和释放天敌、引进天敌。
保护天敌使其自然增殖需根据在不同环境下各种天敌的特性制定特定的措施。
一种好的耕作措施往往能产生很好的保护、利用天敌的效果,如华北棉、麦套种,小麦将成熟时,麦蚜日渐稀少;而棉花正处苗期,棉蚜日趋严重,就为原来在小麦上的蚜虫天敌提供了食物,它们纷纷迁往棉苗,棉蚜受到了自然控制,不必采取任何防治措施。
一些未种套种棉的农民则在麦田收集天敌(如瓢虫、草蛉等),助迁到棉田;而有的果园通过种植有益植物,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提高天敌的适生环境,来保护天敌。
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昆虫,通常是在经保护自然界中的天敌后尚不足以控制某种害虫数量处于经济受害水平以下时才使用的,所以防治目标很明确,用来繁殖、释放的天敌应该要针对性很强。我国饲养和释放天敌方面研究和利用最多的是赤眼蜂属的多种卵寄生蜂,已经商品化,可以利用赤眼蜂来防治主要鳞翅目害虫。
从外地引进天敌,目的在于改善、加强本地的天敌组成,提高对虫害的自然控制效果。
这往往用于对付新输入的害虫。
昆虫有不少致病微生物可以用来防治农林害虫,有的还可以使昆虫种群产生流行病,达到长期控制的效果。
昆虫的致病微生物中多数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形成一定制剂后,可像化学农药一样喷洒,所以常被认为是微生物农药。
农业害虫: 蚜虫、蝗虫、蓟马、介壳虫、木虱 (Psyllidae) 、卜泥 (Booklice, Psocoptera) 、叶蝉、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玉米螟 (Ostrinia spp.)、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苹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纹白蝶 (Pieris rapae) 、东方果实蝇 (Bactocera dorsalis)
1。 优点
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 代化学农药,而且无残毒,对环境没有污 染,因而能有效地保护天敌、保护生态平 衡,发挥持续控制作用。此外它还能节 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2。 缺点
生物防治没有应用化学农药进行防 治的速度快,即杀虫效果较慢,在高虫口 密度下使用不能达到迅速压低虫口的目 的。
另外,生物防治易受环境因素的影 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度快,且人工繁 殖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 于大量释放的天敌昆虫种类不多,多数 天敌作用范围较窄,对害虫的捕食和寄 生有选择性。
什么是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方法。它是一门研究利用天敌控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种间关系、种内关系,调节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即是生物群治生物群。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以虫治虫,即利用捕食性、寄生性的昆虫如蚜狮、草蛉、寄生蜂和瓢虫等防治害虫;
(2)以微生物治虫,即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防治害虫;
(3)植物病原菌的生物防治,即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抗生物质等)防治植物病原菌(包括土壤中的病原菌);
(4)杂草的生物防治,即利用食草昆虫和专性寄生于杂草的病原菌防治杂草。对于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生物防治的内容有所不同,但都是利用生物种间关系,符合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规则。只要掌握生物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并加以利用,就能控制病虫害的为害,促进农林业的生产。
顽劣,分布比较集中,对农作物的伤害大,繁殖力强
蝗虫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茎、叶为食,危害玉米、高梁、水稻等多种庄稼,因而是农业害虫。据记载:从公元前707年至公元1935年的2000多年间,我国共发生蝗灾800多次,平均每三年一次。蝗灾严重时,成群的蝗虫迁飞似乌云般遮天蔽日,蝗虫所到之处,原来生长旺盛的庄稼只剩一些茎杆,粮食颗粒无收,近数百万灾民离乡背井,四处逃荒(危害极其严重)。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蝗灾的防治工作,及时掌握蝗情,进行了人工、农业和化学方法的防治。因此,我国基本控制了蝗灾。
1、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能,选择农药。
不同类别的防治对象同一类防治对象中不同种明确防治对象的种类。当一种防治对象有多种农药可供选择时,应选用高效、经济、安全的品种。
2、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确定施药适期。
一是防治病虫害应按“防治指标”进行施药。二是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
3、掌握有效用药量,适量施药。农药的有效用药量(或浓度)是通过田间试验获得的。
4、交替用药、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
5、合理混配药剂。
原则: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不增加对人畜的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
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 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混用碱性农药不能与其他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
6、要严格按照期限执行农药安全间隔。
利用昆虫的性诱剂防治害虫,算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方式。
一、承保注意事项
1.投保方式。农户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也可以通过村民委员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体投保。投保过程中可由村协保员协助收取保费并收集相关投保资料。
2.投保公示。通过集体投保的,反映每户承保情况的分户承保清单并由每户农户签字确认,并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接受投保农户的监督。
3.保险凭证。农户缴费后,应获取保险凭证,保险凭证上印有承保的保险公司、保险标的以及缴费信息。
4.权属信息。对于种养大户如发生土地流转等权属变更的,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明确保险标的的权属信息。
二、理赔注意事项
1.两个公示。投保农户应关注两个公示,即查勘定损结果公示和理赔结果公示,公示内容分别为查勘定损分户清单和理赔分户清单,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村镇协保员反映或直接向保险公司反映。
2.理赔时限。保险公司在接到发生保险事故的通知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查勘,会同被保险人进行损失核定。保险公司需在和被保险人达成协议后10日内支付赔款。
3.查勘定损方式。对集体投保的种植业保险查勘定损,必须查勘到村、定损到户,保险公司可按照合同规定,采取抽样或其他方式核定损失程度,抽样方式应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
4.受损标的处理。对于发生疫情病死的养殖业保险标的,应按照《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相关规定对病死动物尸体进行焚烧、掩埋等无害化处理。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