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害虫: 蚜虫、蝗虫、蓟马、介壳虫、木虱 (Psyllidae) 、卜泥 (Booklice, Psocoptera) 、叶蝉、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玉米螟 (Ostrinia spp.)、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苹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纹白蝶 (Pieris rapae) 、东方果实蝇 (Bactocera dorsalis)
顽劣,分布比较集中,对农作物的伤害大,繁殖力强
蝗虫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茎、叶为食,危害玉米、高梁、水稻等多种庄稼,因而是农业害虫。据记载:从公元前707年至公元1935年的2000多年间,我国共发生蝗灾800多次,平均每三年一次。蝗灾严重时,成群的蝗虫迁飞似乌云般遮天蔽日,蝗虫所到之处,原来生长旺盛的庄稼只剩一些茎杆,粮食颗粒无收,近数百万灾民离乡背井,四处逃荒(危害极其严重)。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蝗灾的防治工作,及时掌握蝗情,进行了人工、农业和化学方法的防治。因此,我国基本控制了蝗灾。
常见的蛾子(蚕蛾除外)多为害虫.多以植物或粮食为生。如农业上常见的二化螟就是蛀食水稻的害虫,米蛾幼虫就是大米中的肉虫,所以它们都是害虫。
不难。
毕业后能从事大专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央、省、市级植保科研机构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各级植保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同时能够从事病虫检测和防治以及对外、 对内植物检疫等工作,并可以担任大中型农场、林场、植物园、科技园区、园林部门、生物技术和农药公司及各级植保站的技术、推广、经营和管理工作。
杀虫灯主要农业害虫的成虫基本覆盖(也就是俗称的蛾子和能飞的复眼昆虫),所以杀虫灯属于广谱杀虫装置,但是不能忽视的同时也能杀死益虫,所以在杀虫灯上都配备储虫袋或者盒,这两种方式储虫装置上专业的都应该设计有益虫逃逸孔。
吡丙醚属保幼激素类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不仅 具有强杀卵活性,还可影响幼虫蜕皮和繁殖。对同翅目、双翅目、鳞 翅目害虫有效,用量少,持效期长。主要用于防治卫生害虫' 在农业上主要用防治白粉虱、介壳虫等。产品有100克/升乳油,10%吡丙 吡虫啉悬浮剂(内含吡丙醚2.5% +吡虫啉7.5%),8.5%甲维.吡 丙醚乳油(内含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 2% +吡丙醚8. 3%)。(1) 蔬菜害虫:防治番茄白粉虱,亩用100克/升乳油35-60毫 升或10%吡丙.吡虫啉悬浮剂30-50毫升,对水喷雾。防治小菜 蛾,亩用8. 5%甲维.吡丙醚乳油70-80毫升,对水喷雾。(2) 防治柑橘树介壳虫,用100克/升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
吡丙醚属保幼激素类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不仅具有强杀卵活性,还可影响幼虫蜕皮和繁殖。对同翅目、双翅目、鳞 翅目害虫有效,用量少,持效期长。主要用于防治卫生害虫在农业上主要用防治白粉虱、介壳虫等。
吡丙醚是苯醚类扰乱昆虫生长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属保幼激素类似物的新型杀虫剂,具有内吸转移活性、低毒,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对鱼类低毒,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特点。
蝗虫。
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过程中,蝗灾与水灾、旱灾并列为三大天灾。
蝗灾在中国古代并不少见,从夏商时代开始,中国就有蝗灾的记载,特别是到了宋朝之后,蝗灾爆发的频率也越来越快。
根据《中国飞蝗生物学》一书统计,在近代以前中国的2000多年历史里,“大规模的蝗灾达到804次,平均3年发生一次。”
建议: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以虫治虫。
使用生物防治,主要有捕食性生物、寄生性生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的病虫害也能生物防治,主要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有三类,其一是捕食性生物,比如草蛉、瓢虫、步行虫等,其二是寄生性生物,比如寄生蜂、寄生蝇等,其三是病原微生物,比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