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天敌治虫和以微生物治虫两大部分,以天敌治虫又包括:保护天敌、繁殖和释放天敌、引进天敌。
保护天敌使其自然增殖需根据在不同环境下各种天敌的特性制定特定的措施。
一种好的耕作措施往往能产生很好的保护、利用天敌的效果,如华北棉、麦套种,小麦将成熟时,麦蚜日渐稀少;而棉花正处苗期,棉蚜日趋严重,就为原来在小麦上的蚜虫天敌提供了食物,它们纷纷迁往棉苗,棉蚜受到了自然控制,不必采取任何防治措施。
一些未种套种棉的农民则在麦田收集天敌(如瓢虫、草蛉等),助迁到棉田;而有的果园通过种植有益植物,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提高天敌的适生环境,来保护天敌。
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昆虫,通常是在经保护自然界中的天敌后尚不足以控制某种害虫数量处于经济受害水平以下时才使用的,所以防治目标很明确,用来繁殖、释放的天敌应该要针对性很强。我国饲养和释放天敌方面研究和利用最多的是赤眼蜂属的多种卵寄生蜂,已经商品化,可以利用赤眼蜂来防治主要鳞翅目害虫。
从外地引进天敌,目的在于改善、加强本地的天敌组成,提高对虫害的自然控制效果。
这往往用于对付新输入的害虫。
昆虫有不少致病微生物可以用来防治农林害虫,有的还可以使昆虫种群产生流行病,达到长期控制的效果。
昆虫的致病微生物中多数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形成一定制剂后,可像化学农药一样喷洒,所以常被认为是微生物农药。
(1)以虫治虫 就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首先要提高当地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因此,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有利条件。有时还要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
(2)以菌治虫 就是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引起昆虫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这些致病微生物可以用简单、低廉的方式人工扩大培养,制成生物制剂喷洒于田间使昆虫死亡。如Bt乳剂(苏云金杆菌乳剂),可以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
(3)利用杀虫素治虫 杀虫素是一些放线菌在代谢中产生的活性物质。日本从金色链霉菌中获得一种杀螨素,对红蜘蛛毒性很强。国内投产的杀蚜素,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显著。
(4)利用寄生线虫、原生动物治虫 国内已经利用线虫防治小地老虎、棉铃虫等,取得初步成效。
(5)利用捕食性蜘蛛和螨类治虫 菜田内有许多种类蜘蛛能捕食害虫(只吃活虫、不吃死虫)。蜘蛛繁殖力强,不易死亡,在自然界存活率高,又不受黑光灯等诱杀,一般菜田有成千上万头蜘蛛,因而不需要人工饲养繁殖,只需要保护利用即可。
1、利用天敌: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遍。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这种抑制作用是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这一生态学现象,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关系。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可分为三类:①捕食性生物,包括草蛉、瓢虫、步行虫、畸螯螨、钝绥螨、蜘蛛、蛙、蟾蜍、食蚊鱼、叉尾鱼以及许多食虫益鸟等。②寄生性生物,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③病原微生物,包括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在中国,利用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蚧,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和玉米螟,利用金小蜂防治越冬红铃虫,利用赤小蜂防治蔗螟等都获得成功。
2、抗性作物:即选育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防治病虫害,如选育抗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抗花叶病的甘蔗品种,抗镰刀菌枯萎病的亚麻品种、抗麦杆蝇的小麦品种,都已经取得成果。作物的抗虫性表现为忍耐性、抗生性和无嗜爱性。忍耐性是作物虽受有害生物侵袭,仍能保持正常产量;抗生性是作物能对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或生理机能产生影响,抑制它们的生活力和发育速度,使雌性成虫的生殖能力减退;无嗜爱性是作物对有害生物不具有吸引能力。
3、耕作防治:耕作防治就是改变农业环境,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不育昆虫防治是搜集或培养大量有害昆虫,用γ射线或化学不育剂使它们成为不育个体,再把它们释放出去与野生害虫交配,使其后代失去繁殖能力。美国佛罗里达州应用这种方法消灭了羊旋皮蝇。遗传防治是通过改变有害昆虫的基因成分,使它们后代的活力降低,生殖力减弱或出现遗传不育。此外,利用一些生物激素或其他代谢产物,使某些有害昆虫失去繁殖能力,也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人类健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优点
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 代化学农药,而且无残毒,对环境没有污 染,因而能有效地保护天敌、保护生态平 衡,发挥持续控制作用。此外它还能节 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2。 缺点
生物防治没有应用化学农药进行防 治的速度快,即杀虫效果较慢,在高虫口 密度下使用不能达到迅速压低虫口的目 的。
另外,生物防治易受环境因素的影 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度快,且人工繁 殖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 于大量释放的天敌昆虫种类不多,多数 天敌作用范围较窄,对害虫的捕食和寄 生有选择性。
(1)以虫治虫 就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首先要提高当地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因此,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有利条件。有时还要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
(2)以菌治虫 就是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引起昆虫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这些致病微生物可以用简单、低廉的方式人工扩大培养,制成生物制剂喷洒于田间使昆虫死亡。如Bt乳剂(苏云金杆菌乳剂),可以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
(3)利用杀虫素治虫 杀虫素是一些放线菌在代谢中产生的活性物质。日本从金色链霉菌中获得一种杀螨素,对红蜘蛛毒性很强。国内投产的杀蚜素,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显着。
(4)利用寄生线虫、原生动物治虫 国内已经利用线虫防治小地老虎、棉铃虫等,取得初步成效。
(5)利用捕食性蜘蛛和螨类治虫 菜田内有许多种类蜘蛛能捕食害虫(只吃活虫、不吃死虫)。蜘蛛繁殖力强,不易死亡,在自然界存活率高,又不受黑光灯等诱杀,一般菜田有成千上万头蜘蛛,因而不需要人工饲养繁殖,只需要保护利用即可。
什么是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方法。它是一门研究利用天敌控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种间关系、种内关系,调节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即是生物群治生物群。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以虫治虫,即利用捕食性、寄生性的昆虫如蚜狮、草蛉、寄生蜂和瓢虫等防治害虫;
(2)以微生物治虫,即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防治害虫;
(3)植物病原菌的生物防治,即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抗生物质等)防治植物病原菌(包括土壤中的病原菌);
(4)杂草的生物防治,即利用食草昆虫和专性寄生于杂草的病原菌防治杂草。对于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生物防治的内容有所不同,但都是利用生物种间关系,符合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规则。只要掌握生物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并加以利用,就能控制病虫害的为害,促进农林业的生产。
传统害虫监测,是通过手眼观察统计,费时费力。
现在多是通过测报灯、测报系统等辅助监测,不仅提高劳动效率,监测结果准确性也更高。
如用太阳能虫情测报灯诱捕害虫,再定期收集统计。
用多功能自动化虫情实时监测系统,配有管理后台,可以实时在线查看测报灯收集到的昆虫。
更系统化的有生兴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平台,包含了监测诊断预警。
害虫生物防治,简单说,就是以虫治虫,以一种生物治另一种生物。
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污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
1.小菜娥的天敌蜂很小很小,不用放大镜是难以看见它的。它在产卵时,会把卵下在小菜蛾的幼虫体内。当蜂卵孵化成幼蜂时,幼蜂便会吃掉小菜蛾的幼虫,如果把一种常用的不污染环境的天然杀虫剂与这种以虫治虫的方法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2.利用耕作方法防治、利用不育昆虫防治和遗传防治等也获得了成功。
(1)茶翅蝽。
春季进行重点防治,可用5%高效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50%杀螟松800倍液、10%多来宝1500倍液、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2)麻皮蝽。
在成虫产卵期摘除卵块。若虫发生期,喷洒2.5%功夫菊酯1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倍液等药剂,间隔期为10~15天,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
(3)梨网蝽。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大发生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1500倍液、2.5%敌杀死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4)绿盲蝽。
清除花卉附近杂草,减少虫源。在若虫盛发期喷洒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除尽乳油2000倍液、20%灭多威乳油2000倍液等防治。
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如:①利用天敌或生物制剂防治。
这种方法应用最为普遍。
每种害虫都有多种天敌,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
这种抑制作用是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这一生态学现象,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关系。
②利用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防治。
即推广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合理品种布局防治病虫害。
如推广抗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抗麦秆蝇的小麦品种等。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