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吡虫啉就挺好的,菊酯类的也可以。
农作物的防虫时间一般为春季、夏季和冬季。防治技巧:长期关注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施药的时间,不要在下雨前或下雨时对农作物进行施药;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规范的操作;施药时注意自我防护,将剩余的农药进行安全保管;施药后注意人畜的饮水安全。
绿化病虫害防治最好是在夏季初的时候,从春天的时候开始,各种昆虫开始复苏,到夏初天气正式回暖,开始危害植株了,预防要从夏初的时候开始。
虫害繁殖也是在夏天的时候,防治主要抓夏天的时候,从害虫还是虫卵的阶段开始。
一般用多菌灵,波尔多液,多亩灵等例如:
1.极腐病,主要危害幼苗,所以我们在苗期要及其注意该病的发生,一旦出现病症可使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800-1000信液灌根。
2.叶斑病,主要为害叶子,主要表现为叶子斑点,及时除去枯枝落叶烧毁,用1:1:150波尔多液喷雾或用瑞毒霉等防治。
3.果腐病,主要为害果实,一般会使青果蒂腐烂,最终导致落果,防治方法同叶斑病。
4.果穗枯萎病,为害果穗和果实,出现病症时要及时将落果落叶清除烧毁,在幼果和青果期间用炭疽福美、多亩灵喷雾。
山榛子打促花王、壮果蒂灵农药提高坐果率。
喷施农药或刺激素提高山榛子的坐果率是传统的措施,有较大的药害残留,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不利,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环保无公害农业,提倡积极推崇植物健康理念,推广使用高效低度低残留农药、环境友好型农药、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以及无毒保护剂,为人类提供绿色天然的原生态食品。
近年来有一种新研发上市的现代生态植保产品可解决你的提问,产品名称是促花王、壮果蒂灵,其功能是:促花王在树体花芽分化期环刷涂施后就可有效抑梢狂长,促进植物营养生长机能向生殖生长机能转化,促花芽分化,利于来年多开花,多坐果。壮果蒂灵是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膨期适时喷施,就可有效增粗果蒂,提高营养输送量,防落花,增强花粉受精质量,提高坐果率,降低落果率,改善果品品质。
您好,主要看您的西蓝花得了什么病才可以确定需要打什么样的药,可以参照下面的方法:
西兰花的病虫害防治
转自:中国农药网
1. 霜霉病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在忽冷忽热和多雨高湿条件下易发生。7℃-13℃最易发病,25℃时病害趋于停止。防治措施:耕地前清洁田园,合理密植,半高垄栽培为主要手段,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喷剂,或 1:2:300波尔多液。每7-10天一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 菌核病 华北地区较少发生,一旦发生,可及早进行喷药防治。可选用50%托布津500倍液,或25%多菌灵500倍液。或0.2%-0.3%波尔多液喷洒,每7天一次,连喷2-3次,喷药时重点喷洒茎基部和地表面。
3. 黑斑病 各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借风雨传播。25%℃-30℃高温,多雨或露水、大雾有利发病,连作低洼地发病严重,防治措施,忌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从无病区调种,种子消毒。药剂防治,初发病时用50%代森铵1000倍液喷洒,每7-10天1次,连喷2-3次,注意收获前15天必须停药。
4. 黑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柄,低温高温易发病,相对湿度85%以上,气温17℃到20℃是最适宜的发病条件。防治措施:清洁田园,种子消毒,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高垄栽培,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每7-10天1次,连喷2-3次即可控制病情发展。
5. 菜青虫 用1200-1500倍液青虫菌防治(加0.1%的洗衣粉做粘着剂),田间发现白粉蝶后马上喷药;田间虫口密度大时可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喷雾。
6.小菜蛾 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喷雾,或卫农1号70毫升,杀灭灵70毫升加水50升喷雾可兼治夜蛾科及其他多种害虫。 (凌柏)
1.竹蝗 ①挖除卵块。冬季结合林地垦复翻土,适当深挖,挖出林地的竹蝗卵块。②药物毒杀。每年5月上旬至中旬跳蝻开始大量孵化后,用敌杀死1500~2000倍液直接喷杀;当跳蝻大量上竹后,对郁闭度0.7以上的竹林,可用烟剂、也可用乐果2000倍液喷杀。③人工尿液诱杀。将玉米芯或稻草用尿液浸泡,放置数十堆 /hm2,引诱跳蝻和成虫,然后用敌杀死1500倍液喷杀。
2.竹螟 又称竹苞虫、竹卷叶虫。幼虫吐丝卷叶取食,大规模发生时竹叶可被吃光,影响光合作用,使来年出笋很少。防治方法:①冬季结合垦复松土,消灭越冬幼虫。②在 6月下旬发现幼虫卷叶时,可喷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③5月底成虫出现期间,可用黑光灯诱杀。④虫口密度大时,可在林中放“721”烟雾剂熏杀。
3.竹蚜虫 主要危害竹叶部至竿部。防治方法:①加强抚育管理,注意林地清理,合理调节密度,改善通风透光度。②用50%乐果乳剂800倍液喷杀。
4.竹煤病 主要危害竹叶与小枝,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致使竹子生长衰弱。竹煤病是由蚜虫或介壳虫的危害而引的,应以消灭蚜虫和介壳虫为主。也可用石硫合剂杀死煤病病菌。此外,适当砍伐,使竹林通风透光度改善,也可大大减少发病机会。
番茄病毒病,预防为主,首先要防治好蚜虫,飞虱等,控制传染源。严重的病株拔除,可以用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吗啉呱,苦.钙.硫磺复配剂,香菇多糖,宁南霉素,植病灵等加硫酸锌加氨基酸叶面肥加吡虫啉喷雾。间隔5天连续喷施2到3次。
可以选用螺虫乙酯或噻虫嗪,但不同的虫防控的时期不一样,不是用上药就有效了
一、真菌性病害
1、在甜瓜果和叶上面覆盖白色粉状物,会产生不同形状的病斑。例如: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害从下部叶片向上扩展和蔓延,最初叶片会出现水浸状淡绿色小斑点,继而逐渐变黄,只有新长出来的叶子不会危害,他极大的影响西瓜的光合作用,霜霉病的发生可以借助雨水、气流传播,而且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如果大棚种植一般在昼夜温差大病害易发生。露地种植多雨、有雾、结露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如果大棚种植合理控制棚内的温差和通风,同时注意水源的流通性,露地种植注意雨后排水,如果发现霜霉病发生了,初期可以使用百菌清+丙森锌、精甲霜灵+代森锰锌之类的药剂,严重时可以使用:烯酰吗啉、氰霜唑、霜霉威(普力克))等药剂,防治效果好。
2、病斑上会稍凹陷,但颜色往往是黑褐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无臭味,例如:甜瓜炭疽病、疫病、蔓枯病。
(1)炭疽病
甜瓜炭疽病发生在西瓜生长的中后期,主要危害果实与叶片,叶片发病,初始为淡黄色小斑点,后发展为褐色,上面有同心轮纹和小黑点。果实发病边缘比较整齐,凹陷,暗褐色。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发生,他发生最适宜气温在22~27℃间,而且湿度大、重茬、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生比较严重,炭疽病一般温度超过32度就不在发生了,但是温度适宜侵染速度比较快,侵入甜瓜幼苗只要3天。
防治方法:尽量不要重茬种植,合理的施肥增加磷钾、减少氮肥的使用量,注意通风和温度控制。发病初期可以选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甲基硫菌灵、咪鲜胺+高钾叶面肥防治,严重时可以选择:苯甲丙环唑+丙森锌或者戊唑肟菌酯+丙森锌、吡唑醚菌酯之类的药剂复配使用效果好。
(2)疫病
甜瓜疫病的发生危害主要从幼苗、叶、茎及果实均可受害,幼苗 茎基部受害后,呈现暗绿色水渍状软腐,直至倒伏枯死。叶片受 害时,初为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 时,出现暗褐色腐烂,被害处以上的茎蔓及叶片萎垂。甜瓜疫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病菌在*壤中过冬,很难与防治,同时病菌借风吹、雨、水流传播,尤其西瓜植株出现其他病害和伤口的情况,从伤口侵入引起发病。他的发病适宜温度为28~33度,高于37度停止发生,低于5度也会停止发生。从田间查看排水不良或通风不佳的过湿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对于我们种子时首先对种子进行处理,另外田间注意不要有积水,做好排水、通风畅通,发病初期可以选择:甲霜灵、霜脲氰+生物刺激素之类的复配药剂,发病严重时可以选择:霜霉威+氟吡菌胺、溴菌清之类的药剂。
(3)蔓枯病
蔓枯病主要危害甜瓜的茎蔓,发病严重时病斑开裂,瓜蔓染病,节附近产生生灰白色椭圆形至不整齐形病斑,斑上密生小黑点,发病严重的,病斑环绕茎及分杈处,如果发生比较严重时候就危害甜瓜的果实,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
蔓枯病与炭疽病在症状上的主要区别是蔓枯病病斑上不产生粉红色黏物质,而生有黑色小点状物。
防治方法:甜瓜蔓枯病也是毁灭性的病害,一般我们要合理增施磷钾,不要偏施氮肥,同时注意轮茬种植,在发病初期可以选择:甲基托布津、丙环唑+咪鲜胺之类的药剂进行防治,如果发生严重时候可以选择(露娜森)氟吡菌胺+肟菌酯,戊唑醇+肟菌酯(拿敌稳)之类的药剂。他们对所有的高等真菌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二、细菌性病害
1、叶片上病斑无霉状物或者粉状物。有菌脓,叶片上会出现黏状物,细菌脓,例如细菌性软腐病。
甜瓜的细菌性软腐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和果实,最常见的症状还是果实感染,果实感染后会造成果实内部腐烂、流水、瓜表面形成孔洞等情况,严重影响瓜农收益。他的其生长发育适温25-30℃染病果实的表面初为水渍状深绿色病斑,后病斑渐扩大,稍凹陷,色渐变为褐色,从表面向内腐烂,有臭味。那么环境气温比较高,湿度大,并且瓜苗存在切口,非常适宜病菌侵入,如果嫁接瓜注意嫁接伤口消毒。
防治方法:肥水管理时避免大水漫灌,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遇到大雨天气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平时田间管理时尽量避免造成瓜蔓损伤。发生时可以选择的药比较多,例如农用链霉素、噻唑锌+春雷霉素,戊唑醇+噻霉酮之类的复配药剂,加入高价叶面肥促进修复,效果好一些。
2、根茎叶容易腐烂出现黏液并有臭味,有臭味是细菌性病害的重要特征。例如:甜瓜细菌性角斑病。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蔓、卷须及果实上。如果再果实上影响西瓜的品质与卖相。发病后期病斑干枯,易开裂;茎蔓和果实上病斑呈水渍状,表面溢出大量粘液,以后果实病斑处开裂,形成溃烂,导致瓜整株死亡。另外他的传播可以借助虫子、人在田间行走、风流、水流进行传播,从甜瓜的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一般最适宜的侵染温度为20~30℃,以25℃左右最适宜,同时多雨、多雾、多露也有利于病害发生;另外低洼地及连作地块发病重,所以开花、坐果期至采收期整个生育期都易感病。
防治方法:细菌性病害发生初期防治效果比较好,如果再后期叶片发生严重时影响光合作用,并且使用药剂恢复比较慢,影响甜瓜的生长,可以选择: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唑锌之类的药剂复配植物强壮剂,来缓解,温度高、湿度大不要选择铜制剂。严重田块一般7-10天进行二次防治。
三、甜瓜病毒病害
1、病症主要表现在嫩叶上,种类少,危害大,易得难治,没有特效药,主要由刺吸式害虫传播。
2、一般表现为植株矮化、畸形,叶片皱缩,有黄绿相间的花斑,叶片扭曲,向内弯卷,果实畸形,上面着生不同条斑。例如:甜瓜花叶病毒病。
甜瓜花叶病毒病发生比较轻的病株尚结瓜,但瓜小,发病重是结瓜少或不结瓜,植株萎缩,茎变短,新生茎蔓纤细扭曲,花器发育不良,难于座瓜。高温干旱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干旱容出现虫害,尤其蚜虫、粉虱是主要传毒的媒介。他的传播速度快、毁灭性比较强,在西瓜早期受此病毒侵染的甜瓜植株生长缓慢,出现不规则的褪色或淡黄色花叶,中后期危害甜瓜嫩叶扭曲内卷,影响后期的正常生长。如果防治不及时一旦染病,难以根除,只能选择药剂多次使用进行缓解。一般造成减产20%以上,严重的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选择合适的杀虫剂。蚜虫、蓟马(可立施、艾美乐);结合防治病毒病的药剂:氯溴异氰尿酸、氨基寡糖素、菌毒清配合叶面喷雾的氨基酸类生物刺激素,严重田块7-10进行第二次防治。
甜瓜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合集
甜瓜虫害:
一、甜瓜地老虎、蝼蛄
甜瓜种植一般情况选择的田块*壤比较肥沃而且田块比较高,那么整地地下害虫危害比较严重,尤其旱旱轮作田块地下害虫危害比较严重,另外秸秆还田和暖冬的影响,地下害虫虫卵有寄宿安全过冬,他主要种类多,而且世代重叠,侵害性比较大,成虫、若虫均在*中活动,使甜瓜苗根脱离*壤,致使幼苗因失水而枯死,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对于地下害虫,我们一般采用*壤处理,采用辛硫磷、毒死蜱颗粒剂翻田深耕撒施,但是整体表现效果一般,对于甜瓜农药残留间隔时间要上,这个时候我们要结合种子包衣来解决地下害虫,效果更佳,可以选择含有吡虫啉(高巧)、噻虫胺、噻虫嗪之类的种衣剂,对地老虎、蝼蛄效果比较好。
二、甜瓜蚜虫、蓟马
随着近几年农民朋友选择的药剂越来越好,而且使用量越来越大,导致了蚜虫、蓟马发生抗性比较大。一般天气越干旱发生越严重,一般蚜虫群集于被害植株的嫩叶背面、幼茎及生长点刺吸汁液,他的繁殖能力强,如果条件达到一天就可以繁殖一代,造成叶背扭曲或皱缩,致使植株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碳氢化合物的合成受阻,营养传输受阻,同时还传播甜瓜花叶病毒病。小虫子大危害。
防治方法:采用烯啶虫胺+吡蚜酮的复配制剂,不建议农民朋友再选择吡虫啉、吡蚜酮之类的单剂使用。效果不佳。那么如果蚜虫抗性大的区域可以选择:氟啶虫胺腈兼治蓟马,如果蓟马发生严重的地方可以选择: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
三、甜瓜白、烟粉虱
对于粉虱,最近几年由于温室、大棚种植结构的调整,现在的危害越来越大。那么西瓜粉虱具有寄主广泛,体被蜡质,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传播扩散途径多,他的成虫和若虫大量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叶片褪绿、卷曲、萎缩,其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霉污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粉虱还是病毒病的传毒媒介。由于粉虱迁飞性强、繁殖速度快,在大棚温室条件下一年可发生10代左右,导致田间世代重叠严重,防治难度较大。
防治方法:烟粉虱具有繁殖快、世代重叠等特点,因此一旦发现就要及时防治,防治药剂,常规的啶虫脒现在抗性比较大,我们可以选择含有噻虫胺、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之类的药剂效果比较好。
四、甜瓜瓜绢螟
甜瓜瓜绢螟一般一年发生6-7代,幼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呈灰白。他的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危害严重。对于不同的区域发生代次不同,一般发生严重时导致西瓜减产50-60%,幼虫性活泼,遇惊即吐丝下垂,幼虫常常蛀于瓜内、花中或者潜蛀瓜藤,会影响产量和质量,同时幼虫为害叶片的时候,然后取食瓜的表皮,呈花斑,或将整个瓜的表皮吃掉呈麻皮状,而后钻入瓜内,取食皮下瓜肉,使瓜腐烂变质。
防治方法:这类虫子一般情况我们可以选择酰胺类药剂的防治效果比较好,不要使用有机磷类和生物类药剂,一个毒性比较高、另一个药效慢效果不好。建议可以选择10%氯虫苯甲酰胺、10%四氯虫酰胺使用防治效果持久,如果发生量比较大结合甲维盐混配使用效果更佳。
一、大豆胞囊线虫病
症状:寄主受害后,根部表现根系不发达,根瘤减少,须根增多。
发生规律:大豆胞囊线虫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7~28℃,10℃以下不能发育。
防治方法:2.5%涕灭威乳剂2.5千克,10%克线磷颗粒剂2千克。以上药剂主要用于土壤处理。
二、大豆灰斑病
症状:成株期叶片病斑初呈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褐色。
发生规律:苗期低温多雨、发病重,常造成缺苗。成株期病害流行,与降雨量、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三、大豆食心虫
寄主与危害:大豆食心虫食性单纯,仅危害大豆。
发生规律:成虫产卵最适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化蛹期间若雨水较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
防治方法:用2%杀螟松粉剂喷粉,可防治成虫、幼虫和其他害虫。
四、豆秆黑潜蝇
寄主与危害:豆秆黑潜蝇寄主除大豆外,还有赤豆、绿豆、四季豆、大青豆等豆科植物。
发生规律:在黄淮流域,6月上旬降雨量大于30毫米,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雨量大于40毫米,如有一定虫源基数,则易重发。
防治方法:在豆初花期防治成虫和兼治初孵幼虫,可用50%杀螟松、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
五、大豆花叶病
症状:典型症状为植株显著矮化,叶片沿叶脉褪色,呈现叶脉症,不久变为深绿、淡绿相间的花叶。
发生规律:凡种子带毒率高,蚜虫数量多和发生早,高温、干旱年份,大豆发病重。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治蚜,及时淘汰病株。
六、大豆霜霉病
症状:成株期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不规则或圆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后渐呈灰褐色。
发生规律:江南地区的5~6月份和东北、华北等地的7~8月份,气候较为凉爽时,如遇雨水多、湿度大时病害发生普遍,易于流行。
防治方法:可选用1:1:200倍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倍液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1~2次。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