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盆景是事先做好的,但是病虫害依然会危害盆景花卉,所以为盆景花卉防治病虫害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才能安全的为盆景花卉做好除虫工作呢?
雀梅
除红蜘蛛在一般盆景中,野榆、雀梅、杜鹃、五针松等品种,易受红蜘蛛危害,如叶子失绿,叶缘向上卷翻焦枯,甚至仅剩顶端幼芽时,这就是染上红蜘蛛虫害了。原因是湿度大、气温高、通风不良所致。红蜘蛛繁殖极快,危害严重,是造成植株死亡的重要原因。红蜘蛛主要藏在叶子背面,肉眼可见到红色的小点。灭除方法极为简单,经笔者多年使用,无一失败。将受害盆景,放进一只能放得下盆景的缸内,点燃一盘蚊香,缸口用塑料薄膜盖好,用绳扎紧,再在塑料膜上开一小洞。小型、中型盆景一小时即可取出,大型盆景可三小时取出,一次见效,不论成虫或虫卵,均可杀死。如果在盆景下面放一张白纸,还可看到一片红色的死虫呢。
除白蚁、黑蚁、蚯蚓蚁能咬坏根须,在树桩内做穴,威胁植株。蚯蚓在盆内做穴,也会破坏根系的正常生长。它们都是盆景的大敌。灭除方法,用清水一桶,将受害盆景慢慢下沉放到底,水平面过顶,等上半小时,将水面上的浮蚁用草纸一刮,即可全部除去。蚯蚓要一小时左右才能出土,进入水桶。此方法一次见效,无一遗漏。
花卉锈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锈病概念: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子菌纲锈菌目的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园艺植物的叶片,引起叶枯及叶片早落,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由于在病部产生大量锈状物而得名。
(一)玫瑰锈病
1、症状:玫瑰的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叶和芽。春天新芽上布满鲜黄色的粉状物;叶片正面有褪绿的黄色小斑点,叶背面有黄色粉堆,后变为黑色粉堆。病叶枯黄早落。
该病可侵染玫瑰的芽、叶片、花托、嫩枝等部位,春季感病的芽呈淡黄色,芽肿大,病芽陆续枯死。秋季腋芽感病后,少数能长出叶片,冬后枯死。感病叶片正面为浅黄色不规则病斑,叶背为黑色孢子堆,叶片提早脱落。
2、病原菌:玫瑰锈病的病原菌种类多,国外已知有9种,国内已知有3种(真菌)。为担子菌短尖多孢锈菌。玫瑰多孢锈菌。
3、发病规律
(1)病菌以菌丝在芽内越冬,是来年的主要浸染源。
(2)本菌为单主寄生。不同玫瑰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保加利亚红玫瑰、白玫瑰和前苏联香水玫瑰较抗病。
(3)发病适温为24-26摄氏度,降雨多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4)病菌在芽或发病部位越冬。植株4月下旬开始发病,6-8月发病严重。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发病较轻;温暖、多雨或多雾病害发生较严重。
4、防治方法
(1)发现病芽及时摘除并销毁。
(2)发病时喷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喷75%的百菌清800倍液,或喷洒250-300倍液的敌锈钠。
(3)加强管理,降低湿度,注意通风透光或增施钾肥和镁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4)及时清除,烧毁枯枝败叶,减少浸染源。2、一般在6月下旬和8月中旬发病盛期前喷药,每隔8-10天喷1次,连续2-3次。药剂有75%百菌清8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
(二)贴梗海棠锈病
1、症状:叶面最初出现黄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有光泽的圆形病斑,直径6—7mm,边缘有黄绿色晕圈,其上产生橙黄色小粒点,后变为黑色。病组织肥厚,略向叶背隆起,其上长出许多黄白色毛状物,最后病斑枯死,在转主寄主桧柏上危害叶片及绿枝。
2、病原菌: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山田胶锈菌G.yamadai。
(1)我国以梨胶锈菌为主,山田胶锈菌仅在个别省发现。二者均为转主寄生菌。
(2)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危害贴梗海棠,缺少夏孢子阶段,冬孢子阶段发生在桧柏、龙柏、铺地柏和翠柏等转主寄主上,这两种锈菌在形态上极相似。
(3)性孢子器发生于叶面表皮下,近圆形或扁烧瓶形,成熟时突破表皮,孔口外露,并伸出许多授精丝。锈子器生于叶部病斑背面或叶柄病斑上,细圆筒形。病菌以菌丝在桧柏等病组织内越冬。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