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无公害的农作物,可区分为天然存在和人力栽培两类。
应季空心菜、番薯叶、黄麻叶、葱蒜、茼蒿等等,不
用或极少用农药的作物,为天然无公害。
人力栽培完全无公害农作物,在现在气候变暖、病虫害严重、鸟蛙鱼类小动物大量消失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但也不是不可能做到:
首先,坚决使用物理除草法。
其次,有目的地选择一块位置良好、范围较广、相对独立的田园,通过长期的培养环境、培育可供小动物栖息的植物(或庄稼)环境,从而形成一个小型生物圈,用动物消灭大部分害虫,再辅以灯光诱捕、焚烧驱杀。
养禽畜很重要,这是不用买的有机肥的来源。某些作物,还可以利用鸡、鸭、青蛙、小鱼吃掉害虫,例如水稻的稻飞虱、稻螟成虫。
再次,坚决摒弃懒人农业模式。翻地、轮作、晒地或淹地灭虫菌、连续改良土壤,缺一不可。当然,秸秆焚烧尤其重要。
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土壤便健康了,化肥农药也能极少使用,基本(不敢说完全)无公害的农作物,也就生产出来了。
谢邀。
什么是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产品中不含国家规定的不准含有的有害物质,其他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的蔬菜。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也就是说在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而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要控制在允许的标准之内。
无公害蔬菜应该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的总称,安全——主要指蔬菜不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或将其控制在安全标准以下,从而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
具体讲要做到“三个不超标”:一是农药残留不超标,不能含有禁用的高毒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允许量;二是硝酸盐含量不超标,食用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一般在432PPm以下;三是“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无公害蔬菜的“三废”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规定允许量。优质——主要是指商品质量。个体整齐,发育正常,成熟良好,质地口味俱佳,新鲜无病虫危害,净菜上市。营养——是指蔬菜的内含品质。
由于蔬菜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在营养上差异很大,但蔬菜类的共同性是提供人们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主要来源,因此围绕这三类成分的含量及各种蔬菜的品质特性来评价它们的营养高低。由此可见,无公害蔬菜不仅是实现绿色食品工程最基本的材料资源,而且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会使蔬菜残留一定数量的农药。当这些残留农药超过一定数量时则有害于人体健康,甚至中毒身亡。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种农药在不同蔬菜上的允许残留量。
如何种植无公害蔬菜
蔬菜生产中,应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建立无污染源生产基地,并遵循以下十项技术要点:
1.严禁施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如3911、1605、呋喃丹等。
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害虫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如辛硫磷、多菌灵等。
3.蔬菜基地要远离工矿业污染源,避免“三废”污染。
4.选用抗病、抗虫优质丰产良种。
5.深耕、轮作换茬,调整好温、湿度,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
6.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
7.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对症适时适量用药。
8.推广不造成污染的物理防治方法,如温汤浸种,高温闷棚,黑籽南瓜嫁接等。
9.搞好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推广施用酵素菌、K100等活性菌有机肥等。
10.搞好植物检疫。严防黄瓜黑星病、番茄溃疡病等毁灭性病害传入蔓延。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同时应从菜田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本着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优化协调运用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的配套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丰产,而不利病虫害发生的条件,达到高产、优质、低耗、无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