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森林病虫害,维护生态安全。
农作物病虫害套餐一般包括杀菌剂,杀虫剂和叶面肥类生长调节剂配合使用,具体选择看主要防治对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所谓“预防为主”,就是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一定区域作物的主要病、虫、草害在需要和可能的范围内,优先选择安排能起预防作用的防治措施或方法,防患于未然。必要时才补充应用其它的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是人类对病、虫、草、鼠等农业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进而保护作物的1种技术体系。
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经济、有效、安全、简易的原则,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因地,因时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防治措施,使之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把有害生物的群体数量与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达到保护作物健康生长发育的目的,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和相对合理甚至最佳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简单地说,综合防治就是把多种可行的和必要的技术措施合理地协调运用,有效地控制病虫草鼠害,保护作物,增产增收,并尽可能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及其它副作用。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必须坚持四个基本观点:农业生产的全局观点与农业生态系的整体观点;各项防治技术措施的辩证观点与综合观点;经济学观点,这是综防的核心点;安全观点与环境保护观点。
根据防治对象范围的大小,综合防治可以分为3种基本类型(或3个层次、3种水平、3个阶段):以1种病害或虫害为对象的综合防治;以1种作物整个生育期所有主要病虫害为对象的综合防治,以一定范围的农业生产区域各种主要作物的主要病虫害为对象的综防。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遵循如下原则: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治早、治小、治了”;
2、能用农业措施防治的,不用化学防治;
3、能用生物农药的,不用化学农药;
4、能用低度农药的,不用高度农药;
5、循环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性;搞好预测预报,及时发现病虫害。
1. 对节白蜡叶斑病
主要症状:叶斑病菌主要侵染对节白蜡叶片,极大影响对节盆景的美观。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直径1mm-5mm 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叶斑下面着生许多褐色的小霉点,即病产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发病时间: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华中地区,该病于5月初开始发生,7-8月为发病高峰期。广州等南方地区,发病稍早,山东、北京、河北等北方地区,发病稍晚。雨水多、雾多、露水重有利于发病,因为分生孢子只有在水中才能萌发。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不良,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冬季彻底清除落叶并加以处理,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
2、栽植摆放密度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
3、化学防治: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600-800倍液,用于防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提高观赏性;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2. 对节白蜡灰霉病
主要症状:患灰霉病对节白腊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此病在对节白蜡等叶片较厚,含水量较少苗木中极少见。
防治方法:
灰霉病为低温高湿时常发病害,除做好相应的农业措施外(白天保持通风干燥),也要结合使用生物药剂进行防治。使用霉止50ml与内吸性强的化学药物复配,如40%嘧霉胺悬浮剂或碧秀丹或丙环唑或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乙霉多菌灵,兑水15公斤,5天用药1次,复配时需用中药杀菌剂为母液。如41%聚砹·嘧霉胺水乳剂800倍液+10—15g或碧秀丹(氯溴异氰尿酸)30g或丙环唑10ml或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20g或乙霉多菌灵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3.煤污病
由真菌中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危害对节白蜡树的叶,在对节的叶面形成一层黑褐色的煤污物,病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白蜡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严重影响对节白腊盆景观赏效果。
煤污病、黑斑病和灰霉病等病菌都集中对节白蜡树的枝、叶和嫩芽内。在花芽萌动前剪除这些花木有病的部位,并喷施2~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地减轻花木春季时病害发生程度。在芽萌动期,要经常仔细检查盆景叶芽是否有肿大畸形现象,通常这是锈病最早发病部位的症状表现。
防治方法:
1、冬季彻底清除落叶并加以处理,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
2、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500-600倍液,多菌灵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4.红蜘蛛、蚧壳虫、蚜虫虫害
对节白蜡树受到红蜘蛛、蚧壳虫、蚜虫虫害危害的共同特点是叶面部分发黄,枯萎后发焦,发现叶面发生变化,要仔细观察叶面和叶被,判断是虫害还是病害。
红蜘蛛:虫子很小,不到1毫米,圆形或卵圆形,橘黄色或红褐色。由于体小不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其为害时,往往花卉受害已比较严重了。这种虫子为害方式是以口器刺入花卉叶片内吮吸汁液,使花卉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呈现灰黄点或斑块,叶片变得枯黄,甚至脱落。繁殖极快,5天一代,是需要重点防治的对节白蜡虫害。
介壳虫危害对节白蜡的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污病。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
农作物苗期病虫害防治套餐药杀菌加杀虫加微量元素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
优点:
1.
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2.
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
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苋菜的病害主要为白锈病和病毒病。
白锈病防治方法:①用种子重量0.2%~0.3%的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拌种。②加强田间管理,适度密植,降低温度,避免偏施氮肥。③发病初期喷洒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多菌灵600~8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甲霜铝铜可湿性粉500~600倍液;同时每亩喷施30~50毫升增产菌或植保素6000~9000倍液,交替使用以上药剂,效果更好。
苋菜的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20%康福多可溶性液剂,或5%啶虫咪乳油2000倍液,或50%辟蚜雾2000倍液喷雾。
目的是保护农作物不受病原物和昆虫等的侵袭或减轻其危害,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