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草是绿化性植物,它的角色可以媲美草坪,甚至观赏性比草坪更高。所以一些庭院、公园、花坛旁都会选择铺麦冬草,看上非常美观。那么,麦冬草铺上多久能长满呢,懂得人应该清楚,它会在半年左右会长开铺满。由于麦冬草品种多,一般替换草坪的都是矮麦冬。
矮麦冬,又称之为玉龙,因为它的植株相对其他品种要小,而且个头也不高,大概也只有5-10厘米左右,叶子基本都聚集在一处生长,非常繁密,没有叶柄,整体叶子呈窄线型,叶子颜色为墨绿色,比其他品种的颜色要深一点,由于它是属于短小型的,根茎强壮,所以它的生命力比较强,故成活率很高,对土壤也没特殊要求,一般种植的人都不用特殊管理的。所以,它绝对是草坪的最佳竞争对手。草坪种植需要呵护,而且颜色也是千篇一律的绿色没有一点心意,而麦冬草不一样啊,它可以开花,颜色也是大众比较喜欢的蓝色,花期也较长,所以观赏性更胜一筹。
现在随着社会在环境方面大力推进,城市绿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麦冬草的种植是对绿化非常有利的,目前已被广泛使用。
(1)毛白杨--元宝枫+碧桃+山楂--榆叶梅+金银花+白皮松(幼)--玉簪+大花萱草
(2)银杏+合欢--金银木+小叶女贞--品种月季--早熟禾
(3)国槐+桧柏--丁香--草
(4)毛白杨+栾树+云杉--珍珠梅+金银木--草
(5)臭椿+元宝枫--榆叶梅+连翘+白丁香--美国地锦+崂峪苔草
(6)毛白杨+桧柏--金银木--紫花地丁+阔叶土麦冬
(7)华山松+馒头柳+西府海棠--紫丁香+连翘--崂峪苔草+早熟禾
(8)国槐+白皮松--花石榴+金叶女贞--崂峪苔草
(9)大叶白蜡+馒头柳+桧柏--麻叶锈线菊+连翘+丁香--宽叶麦冬
(10)悬铃木+银杏+桧柏--胶东卫矛+棣棠+金银木--扶芳藤+崂峪苔草
(11)垂柳+栾树+桧柏--棣棠+紫薇+海州常山--崂峪苔草+玉簪
(12)垂柳--白皮松+西府海棠--腊梅+丁香+平枝栒子--崂峪苔草
(13)国槐--红花锦带+珍珠梅--扶芳藤+紫花地丁
(14)侧柏--太平花+金银木--紫花地丁+二月兰
(15)栾树--天目琼花--铁线莲
(16)悬铃木+华山松+臭椿--紫叶李+木槿+红叶桃--宽叶麦冬
(17)国槐+云杉+栾树--山楂+小叶女贞+粉团蔷薇--美国地锦+金银花+崂峪苔草
(18)银杏+合欢+白皮松+栾树--金银木+天目琼花+忍冬=紫叶小檗--金银花+金叶女贞
(19)华山松+馒头柳+绒毛白蜡+西府海棠--紫丁香+连翘+紫珠--金银花+大花萱草+崂峪苔草
(20)油松+元宝枫--珍珠梅+锦带花+迎春--冷季型混播草(黑麦草+高羊毛+早熟禾)
莲子心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机理主要是外周作用。莲子心非结晶生物碱Nn-9,具有较强降压作用。此生物碱降压机理主要是释放组织胺,使外周血管扩张,其次与神经因素也有关。
【莲子的功效介绍】:
莲子 (《本草经集注》)
【异名】藕实、水芝丹(《本经》),莲实(《尔雅》郭璞注),泽芝(《纲目》),莲蓬子(《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果实或种子。
【植物形态】莲(《别录》),又名:荷(《诗经》),芙渠(《尔雅》),芙蓉、水芝(崔豹《古今注》)。
多年生水生草本。
根茎肥厚横走,外皮黄白色,节部缢缩,生有鳞叶与不定根,节间膨大,内白色,中空而有许多条纵行的管。
叶片圆盾形,高出水面,直径30~90厘米,全缘,稍呈波状,上面暗绿色,光滑,具白粉,下面淡绿色: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圆柱形,中空,高达1~2米,表面散生刺毛。
花梗与叶柄等高或略高;花大,单一,顶生,直径12~23厘米,粉红色或白色,芳香;萼片4或5,绿色,小形,早落;花瓣多数,长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先端钝,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多数,早落,花药线形,黄色,药隔先端成一棒状附属物,花丝细长,着生于花托下;心皮多数,埋藏于花托内,花托倒圆锥形,顶部平,有小孔20~30个,每个小孔内有1椭圆形子房,花柱很短,果期时花托逐渐增大,内堡海绵状,俗称莲蓬,长宽均5~10厘米。
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厘米,果皮坚硬、革质;内有种子1枚,俗称莲子。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自生或栽培于池塘内。
我国大部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细瘦根茎(藕蔤)、肥厚的根茎(藕)、根茎的节部(藕节)、叶(荷叶)、叶的基部(荷叶蒂)、叶柄或花柄(荷梗)、花蕾(莲花)、花托(莲房)、雄蕊(莲须)、种皮(莲衣)、胚芽(莲子心)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末、冬初割取莲房,取出果实,晒干;或收集坠入水中、沉于淤泥内的果实,洗净、晒干。
或除去果壳后晒干。
经霜老熟而带有灰黑色果壳的称为石莲子;除去果壳的种子称为莲肉。
【药材】①石莲子(《别录》) 又名:甜石莲、壳莲子、带皮莲子。
呈卵圆形成椭圆形,两头略尖,长1.5~2厘米,直径0.8~1.2厘米,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被灰白色粉霜,除去后略有光泽,可见密生的浅色小点;顶端有小圆孔,基部有短果柄,果柄旁有圆形棕色小突起。
质坚硬,不易破开;果皮厚约1毫米,内表面红棕色。
内种子一颗,即莲肉。
气无,味涩檄甘。
以色黑、饱满、质重坚硬者力佳。
②莲肉(《纲目》) 又名:石莲肉(《局方》)。
呈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0.7~1.2厘米。
外皮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纵纹,紧贴于种仁上,不易剥离;一端有深红棕色的乳状突起,多有裂口。
有的种子已除去外皮,其表面呈黄白色,种仁2片,肥厚,质坚硬,有扮性,中央有大形空隙,内有绿色的胚芽(莲心)。
气无,味甘淡微涩。
以个大、饱满、整齐者为佳。
主产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
以湖南产品最佳,福建产量最大。
此外,山东、安徽、山西、河南、辽宁、黑龙江、云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多量的淀粉和棉子糖,蛋白质16.6%,脂肪2.0%,碳水化物62%,钙0.089%,磷0.285%,铁0.0064%。
子荚含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氧化黄心树宁碱和N-去甲亚美罂粟碱。
氧化黄心树宁碱有抑制鼻咽癌能力。
【炮制】拣尽杂质即可,或砸碎、去皮、去心用。
或将石莲子置锅内水煮后,切开,去皮,晒干。
【性味】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本草蒙筌》:味甘涩,气平寒,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性微凉,无毒。
④《随息居饮食谱》:鲜者甘平,干者甘温。
【归经】入心,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胃、膀胱三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兼入手少阴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脾、肝、肾四脏。
【功用主治-莲子的功效】养心,益肾,补脾。
涩肠。
治夜寐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泻,妇人崩漏带下。
石莲子并能止呕、开胃,常用治噤口痢。
①《本经》: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②盂诜: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血气。
③《本草拾遗》:令发黑,不老。
④《食医心镜》:止渴,去热。
⑤《日华子本草》:益气,止渴,助心,止痢。
治腰痛,泄精。
⑥《日用本草》:止烦渴,治泻痢,止白浊。
⑦《滇南本草》:清心解热。
⑧《纲目》: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
⑨《本草备要》:清心除烦,开胃进食,专治噤口痢、淋浊诸证。
⑩《随息居饮食谱》:镇逆止呕,固下焦,愈二便不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宜忌】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服。
①《本草拾遗》:生则胀人腹,中薏令人吐,食当去之。
②《纲目》:得茯苓、山药、白术、枸杞子良。
③《本草备要》:大便燥者勿服。
④《随息居饮食谱》:凡外感前后,疟、疸、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选方】①治久痢不止:老莲子二两(去心),为末,每服一钱,陈米汤调下。
(《世医得效方》) ②治下痢饮食不入,俗名噤口痢:鲜莲肉一两,黄连五钱,人参五钱。
水煎浓,细细与呷。
(《本草经疏》) ③治噤口痢:石莲不以多少,不炒,剥去壳,将肉并心,碾为细末。
铡艮二钱,米饮调下。
(《百一选方》) ④治心火上炎,湿热下盛,小便涩赤,淋浊崩带,遗精等证: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各七钱半。
上锉散。
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空心食前服。
(《局方》清心莲子饮) ⑤治心经虚热,小便亦浊:石莲肉(连心)六两,炙甘草一两。
细末。
每服二钱,灯心煎汤调下。
(《仁斋直指方》莲子六一汤) ⑥治小便白浊,梦遗泄精:莲肉、益智仁、龙骨(五色者)各等分。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空心用清米饮调下。
(《奇效良方》莲肉散) ⑦补虚益损:莲实(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宿,入大猪肚内,用水煮熟,取出焙干。
上为极细末,酒糊为丸,如鸡头大。
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温酒送下。
(《医学发明》水芝丸) ⑧治病后胃弱,不消水谷:莲肉、粳米各炒四两,茯苓二两。
共为末,砂糖调和。
每用两许,白汤送下。
(《士材三书》莲肉糕) ⑨治翻胃:石莲肉,为末,入些豆蔻末,米汤乘热调服。
(《仁斋直指方》莲子散) ⑩治产后胃寒咳逆,呕吐不食,或腹作胀:石莲肉两半,白茯苓一两,丁香五钱。
上为末。
每服二钱,不拘时,用姜汤或米饮调下,日三服。
(《妇人良方》石莲散)
【名家论述】①《纲目》: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
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权舆也。
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
②《本经逢原》:石莲子,本莲实老于莲房,堕入淤泥,经久坚黑如石,故以得名。
为热毒噤口痢之专药。
……补助脾阴而涤除热毒,然必兼人参之大力开提胃气,方始克应。
若痢久胃气虚寒,口噤不能食,则为戈戟也。
③《玉楸药解》: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
④《医林纂要》:莲子,去心连皮生嚼,最益人,能除烦、止渴、涩精、和血、止梦遗、调寒热。
煮食仅治脾泄、久痢、厚肠胃,而交心肾之功减矣。
更去皮,则无涩味,其功止于补脾而已。
⑤《重庆堂随笔》:莲子,交心肾,不可去心,然能滞气。
⑥《王氏医案》:莲子,最补胃气而镇虚逆,若反胃由于胃虚,而气冲不纳者.但日以干莲子细嚼而咽之,胜于他药多矣。
凡胃气薄弱者常服玉芝丸,能令人肥健。
至痢症噤口,热邪伤其胃中清和之气,故以黄连苦泄其邪,即仗莲子甘镇其胃。
今肆中石莲皆伪,味苦反能伤胃,切不可用。
惟鲜莲子煎之,清香不浑,镇胃之功独胜,如无鲜莲,干莲亦可。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