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1.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是怎样演变的? 2.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重农抑商就是要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老实本分地耕地种田,古代农业技术不发达,技术落后,刀耕火种,即使了近代也还是用牛耕人力,修地球是很艰辛的,而收获还得交租交税,粮食收成的一半以上交公粮,此外还要服役,参加当地工程建设为政府机关在杂役,国家的沉重负担都压在农民身上。虽然政府也派劝农官进行指导,但是帮助是很有限的。开国之初,农民还能分得田地,日子过得还不错,能够养家糊口,得到一个温饱,有的还能成为富农,地主之家则日子过得很滋润。遇到天气旱灾或者水荒,或蝗虫,那么农民的生活就苦了。这个时候如果国家没有救济,那只有流落他乡,乞讨度日。如果有为富不仁的地主或官方对农民更多盘剥,农民渐渐会因为债务沉重,失去赖以活口的土地,甚至卖儿卖女,也不得生存。
我国是个大陆环境,相对封闭,财富的产生似乎只有土地之出,山林之所有,而商业在当时人眼中不过是以物换物,不见有财富的增加,而商人以小利博大利,被称为狡猾之徒,还扰乱当时的农业稳定秩序,因此奖励耕战,压抑商业在战国时代就开始了。秦国首先奖励耕地,因而很快强大。汉朝时也认为是农为本商为末,商人活动的范围一直受限制,局限在官府的一些采买上。宋朝时候继续抑制商业,把盐业和冶铁业收归官府专办,进一步把商业的范围给减少。明清之际,实行海禁,既有国家安全上的原因,即沿海多海盗,例如倭寇,海盗在海上横行,对沿海居民生活造成干扰,也有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因此这一政策成为基本国策了。
只有在近代,才认识到商业也是生产力,商业也会激发人的生产积极性,为了获利生产者会改善生产技术,提高产业,开垦更多土地,而商人也会进行投资改善技术,从而提高农业产量,这样就增加了整个的社会财富。
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受所在环境决定和影响的,不能怪老祖宗的做法不对,他们在当时社会环境下采取的做法对于当时也是有作用的,即维护社会的稳定大局出发。儒家思想则加深了这种观念。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