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选择与配置有哪些原则?
(一)美观、实用、经济相结合原则
1、美观原则
配植树木时,在满足其生态习性的基础上,应讲究美观。这种美既有树种个体的美,也有环境搭配后展现出来的美。(1) 树木之美应以健康生长为基础
园林树木的美不论是外形、色彩、风韵或与建筑配合协调关系等方面,都要以生长健康作为基础就是生长正常,而非衰弱或过分生长。有了健康的生长,才可充分表现其本身的特长和美点。园林树木应充分发挥其自然面貌,除少数需人工整枝修剪保持一定形状外,一般应让树木表现其本身的典型美点。
(2)配植园林树木时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配置园林树木时要在大处着眼的基础上安排细节问题。配置中的通病是:过多的注意到局部,而忽略了主体安排;过分追求少数树木之间的搭配关系,而没注意整体、大片的群体效果;过多地考虑各株树木之间的外形配合,而忽视了适地适树和种间关系等基本问题。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繁琐支离、零乱无章。为此,在树木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注意季节及气候等变化
首先,应作到四季各有重点,三季有花开。如: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前后应当有花果可赏,有园景可览。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应当考虑的。如:牡丹忌烈日、大风,为使牡丹花期长一些,对其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故宜在大树下或背风向阳处。
(4)园林树木的配植要满足园林设计的立意要求设计公园、风景区、绿地都要有立意、创造意境,配置时常常加一些诗情画意,从而达到设计者的要求。
根据不同地方选择,一般选用本地树种。如重庆就该选树大叶茂盛、吸附能力强的做行道树以便遮阴,工厂等地方种吸毒、吸附力强的。不要因为好看而大面积的种植华而不实的树。
这个问题表面看好像很简单,其实这是个很庞大的问题,园林设计不是对植物景物的简单堆砌,这里牵涉的学科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建筑学,植物学,人文历史学,美学等统一组成为园林绿化景观的综合学科,任何一种树木都不可能把他固定成一种绿化用途,这要根据当时当地的人文历史,民族习性,生活方式,当地的自然历史背景及用途通盘考虑,比如同样是高大乔木按特征都可以做行道树,但是因为在城市规划中处在不同地段和该地段的建筑物等诸多宏观整体结构及功能安排不同品种的高大乔木,就是在上述情况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也要根据城市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协调统筹安排,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同时大胆创新,才能真正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绿化作品,切忌千篇一律的照抄照搬,复制,搞得多个城市雷同古板乏味!
基本要遵循;1、任何植物都有它的生活地域性,特别是对温度的影响,虽然现在都逐步有南植北移的趋势和案例,但是这首先应该是园林苗木培育行业先做的事情,在园林培育基地没有得到确切的适应性试验之前只能小面积实验,切忌盲目大面积推广,以免造成损失。2、主行道树要尽量使用生长快冠幅宽广高大的树种为主,而且栽植高度要尽量一致,分枝点高度不要低于双层公交车的高度,既不影响公交通行,又能让街道两侧的店面暴露在行人的眼帘,显示出城市的繁华和树木的美丽,如果是公园那就要按公园的不同功能分割设计。如果是小区绿化就要考虑苗木高低错落有致,树种搭配协调统一,切忌搞成行道树。如果是街心公园就要考虑突出主题还要视野开阔,如果是辅干道就要考虑尽量选择中小型或高大窄冠乔木,以免造成对建筑和周围其它景观的遮挡,造成郁闭单调,即不影响交通工具的通行,也不会造成本来不太宽敞的道路显得更加狭窄。总之城市园林设计是个多学科比较复杂的庞大工程,一定要发挥当时当地的人文历史功能,敢于放眼观瞻无限放大思维空间,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园林作品。要叙述的实在是太多了,只能点滴披露希望能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