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形图。根据面积大校提供1:2000、1:1000、1:500园址范围内总平面地形图。图纸应明确一下内容: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坐标数字);元址范围内的地形、标高及现状物(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水溪、植物、道路、水井,还有水系的进出口位置、电源等的位置。现转物种要求保留利用、改造和拆迁等情况要分别说明。四周环境与市政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名称、宽度、标高点数字以及走向和道路、排水方向;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的名称、范围以及今后发展状况。
2、局部放大图。1:200图纸主要为提供局部详细设计用。该图纸要满足建筑单位设计,及其周围山体、水溪、植被、园林小品及园路的详细布局。
3、要保留使用的主要建筑的平、立面图。(平面图位置注明室内、外标高;里面图要标明建筑物的尺寸、颜色等内容)
4、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1:200,1:500)。主要标明要保留树木的位置,并注明品种、胸径、生长状况和观赏价值等。有较好观赏价值的树木最好附以彩色照片。
5、地下管线图(1:500,1:200),一般要求与施工图比例相同。图内应标明要表明的上水、于水、污水、化粪池、电信、电力、暖气沟、煤气、热力等管线的位置及井位等。除了平面图外,还要有剖面图,并需要注明管径的大小、管底或管顶标高、压力、坡度等。
简单地理解,景观剖面图跟立面图的区别,就在于人们对同一物体表示的角度不一样 。在景观设计中,竖向空间的表达至关重要,甚至超过了平面。竖向空间的表达主要通过剖面图及立面图表达。
一、对于剖面图,首先,必须了解被剖物体的结构,哪些是被剖到的,哪些是看到的,即必须肯定剖线及看线;其次,想要更好的表达设计成果,就必须选好视线的方向,这样可以全面细致的展现景观空间;最后,要注重层次感的营造,通常都是通过明暗对比来强调层次感,从而营造出远近不同的感觉;另外,剖面图中需注意的是,剖线通常用粗实线表示,而看线则用细实线或者虚线表示以示区别。
某景观剖面图
剖面图主要要表达清楚以下内容:
1.剖视位置应选在层高不同、层数不同、内外部空间比较复杂,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建筑空间局部不同处以及平面、立面均表达不清的部位,可绘制局部剖面。
2.墙、柱、轴线和轴线编号;
3.剖切到或可见的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如室外地面、底层地(楼)面、地坑、地沟、各层楼板、夹层、平台、吊顶、屋架、屋顶、天窗、挡风板、檐口、女儿墙、爬梯、门、窗、楼梯、台阶、坡道、散水、平台、雨篷、洞口及其他装修等可见的内容;
4.高度尺寸外部尺寸:门、窗、洞口高度、层间高度、室内外高差、女儿墙高度、总高度;内部尺寸:地坑(沟)深度、隔断、内窗、洞口、平台、等;
5.标高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的标高,如地面、楼面(含地下室)、平台、吊顶、屋面板、屋面檐口、女儿墙顶、高出屋面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屋面特殊构件等的标高,室外地 面标高;
6.节点构造详图索引号;
7.图纸名称、比例。
二、立面图的画法大致上与剖面图相同,但立面图只画看到的部分。立面图就是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建筑或物体的外表面的形状图案。按投影原理,立面图上应将立面上所有看得见的细部都表示出来。但由于立面图的比例较小,如门窗扇、檐口构造、阳台栏杆和墙面复杂的装修等细部,往往只用图例表示。它们的构造和做法,都另有详图或文字说明。因此,习惯上往往对这些细部只分别画出一两个作为代表,其它都可简化,只需画出它们的轮廓线。若房屋左右对称时,正立面图和背立面图也可各画出一半,单独布置或合并成一张图。合并时,应在图的中间画一条铅直的对称符号作为分界线。
某景观立面图
立面图主要要表达清楚以下内容:
1.两端轴线编号,立面转折较复杂时可用展开立面表示,但应准确注明转角处的轴线编号;
2.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的位置,如墙顶、檐口、柱、变形缝、室外楼梯和垂直爬梯、室外空调机搁板、阳台、栏杆、台阶、坡道、花台、雨篷、勒脚、门窗、洞口、门头、雨水管,以及其他装饰构件、线脚和粉刷分格线等,以及关键控制标高的标注等;外墙的留洞应注尺寸与标高或高度尺寸(宽X高X深及定位关系尺寸);
3.平、剖面未能表示出来的屋顶、檐口、女儿墙、窗台以及其他装饰构件、线脚等的标高或高度;
4.在平面图上表达不清的窗编号;
5.各部分装饰用料名称或代号,构造节点详图索引;
6.图纸名称、比例;
7.各个方向的立面应绘齐全,但差异小、左右对称的立面或部分不难推定的立面可简略;内部院落或看不到的局部立面,可在相关剖面图上表示,若剖面图未能表示完全时,则需单独绘出。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对于地质剖面图,如何判读?
【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丙)。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图3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2、图3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