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园游园入口处设置了题名石,绿化苗木选用了紫叶李、淡竹、紫薇、小龙柏等花灌木,地被主要选择金边麦冬、鼠尾草、酢酱草进行点缀,打造别具韵味的游园环境。
园中树木,匠心独运。四季常青的箭竹一丛丛,紧密相依;季季都有发飙的树,乔木灌木,或紧密,或疏落,枝干高矮胖瘦,大小方圆,柔条刚枝,挂果树木,观赏花木,应有尽有。最有意思的是树叶,阔落针花,不一而足,很多像鲜花一样的木槿彩叶,叶子不都是绿色的,红色、黄色、紫色都有,即使是绿色的,也深浅浓淡,浓抹淡妆,与梅花、梨花、桃花、美人蕉、广玉兰争奇斗艳。春天碧叶带花含露,夏夜枝头振翅鸣翠,秋月枝叶飞扬似火,冬雪茎秆精干秀钢,校园一角,悬挂着一幅四季彩画,各呈其妙,各现其能。
江南园林中的花木多数选用当地众多的传统品种,且注意其背景,花色浓重的置于粉墙前,如翠竹、芭蕉;色淡的见于绿丛前或空旷处,以充分发挥素材的特征,表现脱俗的美感。
苏州园林面积小,且多封闭,四周围有高强。园中乔木并不多见,多灌木、藤本和一些草本、水生植物。花木配置,本着“贵精不在多”以简洁取胜的指导思想,同时也考虑高低疏密及与环境的关系。种多种树,配置构图如画构图一样,注意树的方向及地的高低,考虑树叶色彩的调和对比,常绿树与落叶树的多少,开花季节的先后,树叶形态,树的姿态,树与石的关系等。使不同的花色、花期相互衬托,做到“好花须映好楼台”的效果。
扬州园林中地方性树种以柳、松、柏、榆、枫、槐、银杏、梧桐等最为常见,尤其是江南后期园林中几乎绝迹的柳。扬州园林相比苏州园林有相应较大的水面,柳植水边,三五成行,枝条疏修,长条拂水,高可侵云,柔情万千,饶有风姿,颇多画意,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扬州园林山石间的乔木要比苏州园林森严得多,不宜像苏州园林那样用栽花来修饰,常用盆景来点缀,水池之中,亦用盆荷入池。
苏州园林的主人们还爱巧用花木在咫尺之地中营造出某种意境和情趣。如春天到拙政园西部的十八曼佗罗花馆赏山茶花,海棠春坞看海棠,夏天到拙政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赏荷,秋天到留园闻木犀香亭桂香,而怡园的梅林、狮子林的问梅阁则是冬日观梅的好地方。相比这种手法在扬州园林中并不多见。
归纳一下:
水边(包括水面)常用植物有睡莲、垂柳、桃花、荷花、茨菰、蒲草、芦苇和蓼;
假山常用植物有络石、常春藤、火棘、天竹、八角金盘等;
园路常用植物有芭蕉、海棠、月季、翠竹、银杏、梧桐、桂花、腊梅、百合等。
;体验张继“夜半钟声听客船”的美妙意境须在晚上,时间不允;看看苏州园林倒是最好的选择。
对苏州的向往,最早源于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甲天下”,到了苏州不看园林,等于没到苏州。吃罢午饭,我们就直奔拙政园,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主要就是以拙政园为模本写成的,看苏州园林,拙政园是首选。
拙政园,一个私家园林,实在太大了,太奢华了,太个性了。最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整个园林建筑构思的精妙。在东园和西园之间,时时会见到中间镶嵌有雕花镂窗的长廊或回廊,将两园隔而未隔,界而未界。走在两园里,若想将整个园子纳入视野之中一网打尽而不得,但一个个镂窗却又有意无意地将园子里的美妙景致时不时送入你的眼中,真有点欲看不得,不看不能的诱人韵味。在园子的中轴线上,园外几里地建有一座塔,在园中游着游着,不经意抬头一看,哇!园中什么时候突然冒出一座塔来,令人惊喜不已。这样的借景手法在拙政园中时时可以鉴赏到。为了让园子一年四季季季有生气,天天有花香,西园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修建了春夏秋冬四个小园,春看牡丹,夏赏绿荷,秋采金菊,冬闻梅香,是别有一番风味。“见山楼”更妙,它建造在假山旁,水中央,虽说是楼,却偏偏楼上楼下不相通。从下面平地进去,像上了船;从上面山路进去,像登了山。推开窗户,四面眺望,远山近水尽在眼底,心胸格外开阔。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