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造林,规划先行:勘察现场,山情摸清;是否荒山?是否宜林?立地条件,属哪类型?土壤水文,地貌地形;植被群落,灾害虫病;人为活动,了然于心。生态优先,顾及社情;土壤肥沃,造商品林;生长迅速,木材供应。阳光充沛,造经济林;高效早产,提供果品。生态脆弱,建防护林;涵养水土,空气清新。闹市城区,建风景林;美化香化,四季如春。面积若小,灵活经营;面积较大,统筹规划:根据地形,小班区划;沟渠林道,提前谋划;水保草带,切莫落下;拦土蓄水,防雨冲刷。防火林带,随岗穿插。”
“适地适树,树种选下;因地制宜,实地踏察。经济林类,短期轮伐;多建纯林,效高利大;防护林种,树种混杂;常绿落叶,针阔互搭;行间带状,块状交叉;利用空间,抗灾力大;各展天姿,生态优化。效益虽高,技术复杂:树种之间,补缺补差;相得益彰,以瑜掩瑕;结构合理,主次互纳;抚育及时,剪枝抹芽。杨树旁边,臭椿驻扎;驱避天牛,虫灾不怕;山苍子树,混入油茶;煤污病菌,不治自垮;梨与柏树,天生冤家;相邻而栽,锈病多发;天牛幼虫,危害樱花;成虫取食,构树嫩桠;近距栽植,必起尴尬。”
“乡土树种,亿年进化;适于水土,抗逆性大;造林多选,主力当家。适生高产,价值最大;主要树种,首选是它;栽在肥地,效益巨大。适应性强,价值略差;列为次要,不易出岔。阳坡栽松,阴坡种杉;黄栌槐条,碱地不怕;椿树枣树,耐旱称佳;泡桐构树,工矿驻扎;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掉牙;不涝不干宜柿子,半阴半阳栽油茶。山脚板栗河边柳,荒岗滩上乌桕家。涝梨旱枣水栗子,干榆湿柳水杨插;高山松树核桃沟,溪岸杨柳美如画;水杉柳杉洼地里,云杉冷杉高海拔。”
从这段来自“木头工程师”编写的《造林技术歌诀》顺口溜中可以看出,大面积人工造林的树种选择主要讲究三条:适地适树、良种壮苗、个人爱好。提倡树种混杂,但要科学论证、规划,因地制宜。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木头工程师”,谢谢!
图片均来自网络
大面积人工造林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适地适树和适树适地,简单明了的说就是:在没有明确目的树种的前提下,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树种;在明确目的树种的前提下,选择最合适的种植地块。
大面积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有哪些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土壤差异较大,适宜种植的树种差别也很大,总的来说,大面积人工造林呈现南杉北杨的格局。
南方大面积造林以杉木为主
南方多山地,气候温润,降水充沛,最适宜“万能树种”杉木的种植,而且杉木在南方非常适宜,不仅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木材价格也较高,亩产经济收益可观,深得南方林农青睐。可以这样肯定的说,在南方,有树木生长的地方百分百有杉木,有使用木材的场所,百分百有杉木,杉木已经深深的融入山区林农的生活。
当然近年来在两广地区引种桉树,经济效益较杉木更高,但种植范围有限,而且大面积种植会带来生态隐患,目前不少地方局部开始限种。
北方大面积造林以杨树为主
北方与南方区别较大,北方多平原,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比较适合杨树的生长,北方的杨树不仅长得快,材质好,出材率也高,亩产经济价值不输南方的杉木,深得北方群众的喜爱,犹如南方的杉木,在北方,有树木的地方百分百有杨树。
北方的山地相对较为贫瘠(除东北),大面积人工造林,选用松类树木相对较多,这也是适地适树的灵活运用,符合北方的特点。
大面积人工造林,多树种混交造林将是发展趋势
大面积人工造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树种不可能单一,会出现多树种块状或带状混交的模式,这主要是适地适树的具体体现。
大面积的造林山场,立地条件较为复杂,典型的特征是沟谷缓坡地带土壤深厚肥沃,而岗脊、阳坡多贫瘠,土层浅薄,需要利用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配置不同树种。如土壤深厚肥沃的地块种植杉木,贫瘠浅薄的土壤种植松树等。
其次,考虑林地经营的长期成效,单一树种长期种植会引起土壤退化,肥力下降,不利于科学经营。因此在造林之初,可以有目的的进行针阔混交,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南方杉木*枫香、杉木*檫木、杉木*湿地松混交较为常见。
综上所述,我国最常见的大面积人工造林树种是杉木和杨树,多树种混交最为科学,是今后林业发展的趋势。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