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其规划设计水平不仅体现了城市文明的发展水平,更体现出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取向。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设计工作者要秉承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创造出既属于民族的又属于时代的城市园林景观作品,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设计趋势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继承发展
在今后的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继承古典园林自然和谐、讲究含蓄以及意境深远的精华,合理利用“小中见大”、“园中有园”的创作手法,力求做到古今结合,借古鉴今。需要注意的是,继承古典园林的设计精华并不是照搬与套用,而是要改良与再造,设计出既符合传统审美,又与现代城市风貌相融合的公园景观。
2、景观多样性
为满足各类人群观赏、游玩的需要,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要体现出多样性。从微观方面看,各个景点的布局要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从宏观上看,整个公园的风格设计要做到主次分明,定位突出,明显划分出休闲区、观赏区、游乐区、健身区等功能区域,并保持各个区域的自然过度,风格统一。例如某一城市公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定了一处理想位置作为公园的中心广场,再围绕着这个广场进行整个公园的整体规划,通过园路、回廊、景墙、水景、花坛等元素连接各功能区域,形成内外呼应、协调平衡的园林空间序列。
3、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园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首先,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确定其是否符合当地的水土、气候、光照等条件,做到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的合理选择与科学搭配,通过各个植物之间的相互净化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种植时,可采用群植、片植、孤植、对植、悬植等手法,呈现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连贯美观的视觉效果。
4、遵从自然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讲究的是因地制宜,遵从自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设计区域的地形走势、土壤特点、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将势就势,因势掇山,力求轮廓线和自然连贯与顺畅有致,与周边环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种前提下,建造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小环境、小气候,呈现出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都有哪些?
一、生态性审美原则
公园景观设计的建设过程中好坏优劣的评判标准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生态美学为评价体系,不求高成本高维护的奢侈性景观,遵循低碳经济原则。
二、多学科融贯原则
公园景观设计建设需综合考虑经济学、规划学、景观学、水利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融汇贯通原则。
三、景观都市主义原则
公园要服务于市民,要有很好的可达性,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游览、交流、教育和感受自然等功能。
四、特性与共性并存原则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充分挖掘当地现场资源特质,发掘丰润历史文化特征,营造极具丰润特色的文化公园;扎根于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营造出体现场所精神,体现地域文化氛围的景观。同时认真学习并借鉴其他优秀公园,完善公园的基本功能设施。
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四零零-零二三-二二零六)认为有以下的几个要点
1、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
2、 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3、 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
4、 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以生态发展为依据, 发挥“绿”的效益
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因地制宜
5、 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
营造完美的植物群落景观
利用植物材料不同的色彩、姿态进行搭配, 配合景区功能形成空间的变化
利用植物景观的时序性
利用植物景观塑造诗化意境
利用植物特性调节生态环境
景观元素的有机组合
植物与建筑的组合
植物与山体的组合
植物与水体的组合
植物与道路铺装的组合
我国城市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合理的绿化景观规划,合理设置公共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等是广大学者研究的一件大事。可见,城市生态公园的合理规划设计,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如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适宜人的生存环境是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1、植物造景
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运用仍然是公园景观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在植物配
置中蕴含了人的理想是显得尤为重要的,城市公园具有艺术品的特征,植物的时代性并不是
很强,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衔接现代与古典园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景观,同样也包括
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观。植物配置的形式非常多,主要有孤植、对植、丛植、树群、树林、
植篱、花坛、花境、草坪等,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
2、区域空间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
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
设中,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或转角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
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如果先前存在较多的不同于传统公园的小空间,而这些小的空间
又不能够以小衬大、不能够给整个公园提供成景的作用,所以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应当
尽可能的减少这样的消极、闭塞空间的产生,使这些空间开朗化是设计的目的。另外,还应
大力提倡和发展水体绿化、立体绿化,增加绿量,创造公园新空间。
3、纪念性景观
对于纪念性的景观,因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其也具有了所在场所的精神
体现,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将纪念性景观作为重点来设计。对于一些长期使用的环境和设施,
要考虑到人们对其的依附心理,还是应当充分的考虑该景观环境的保留或者做旧处理。
4、公园设施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
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
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
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
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1、 构成公园的主要素材如植物、地形、地貌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公园规划和设计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因时制宜,创造不同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2、 公园要铺透水性的地砖
3、 康体设施:应以中小型项目为主,不应设置占地面积大的体育项目;儿童活动区应合理设置机动游乐项目、参与性游戏项目和科普项目。
4、 游憩功能区(包括游览观赏区、安静休憩区、文化娱乐区等)应占公园陆地的70%以上;康体活动区
5、 控制在公园陆地的15%以下;儿童活动区宜控制在公园陆地的10%以下。
6、 监控系统:公园内宜设置广播系统。设有管理处(室)的公园应设置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系统。
7、 防雷设施:公园主要出入口的集散广场和游人集中活动的场地以及经常举办展览活动的区域应设置独立性的防雷设施覆盖。
8、 有毒植物:集散、赏景、休憩、活动铺装场地内及周边绿地种植设计,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在儿童游戏活动区范围内,不得选用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呈硬剑、刺状的植物,不应选用挥发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