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体的动静设计 水是一种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物体,它无色、无味、无形,因此,它的可塑性非常强,可以根据园林景观设计的需要,在其间设置或静或动的水体,从而让园林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小面积的水体通常可以采用水亭、小潭、小池的设计处理形式,例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北海的静心斋等都是曲曲折折富于变化;而对于大水面则可以采用巧设岛屿、堤桥等形成一种离心或者扩散的空间特征。在园林中使用动水,会让园林充满活力与生机,令人兴奋、欢快与激动。例如那小溪的涓涓流水、瀑布的轰鸣、人工喷泉等无不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感知。动水亦有多种形式,有流水、落水和喷水: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特征,流水呈现狭长曲折的线性或带状,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更深远出;落水是倾斜而下的水流,或大的如瀑布,气势磅礴,或小如泪落,让人望景生情;喷水则可以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尘埃,提高环境质量。
2.水体与周围建筑的融和
园林中常有各种亭、桥、汀步、驳岸、等人工建筑,它们只有与水巧妙的结合起来,才能让自身变得灵动。通过临水建亭,让人感觉水面开阔、明朗、舒展;通过水面建亭则可以细察涟漪;通过在临水高台建亭,可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桥既能在园林中提供交通,沟通景区,还可以让水体布满全园,保证水面通航与陆路通行的并行不悖,再加上桥的各种造型,成为园林水景景观中的美景,是园林绿化中重要的造景建筑之一。通过曲折的汀步,人与水的自然亲近,增加了自然情趣。通过在岸边建设或直、或斜、或阶梯式的驳岸,让人们的视野随着驳岸的延伸而延伸。
3.水景中的山石设计
山是静态,水却可以是动态的,或水波、或瀑布,通过山水之间的动静结合,构成即宁静,又活泼的园林水景,在没有山的地方,亦可以通过大面积的水体将远处的山借到园林中来,在济南的大明湖中就可以看到远在十里之外的千佛山倒影。在园林中更多的是一些景石,它们要么是雕塑型景石,要么是筑山型景石,对于雕塑型景石主要放在路边或水池边,但无论放在何处,它都是一处亮丽的风景,筑山型景石主要是用来引水,通过构造壁、峡、涧等形成多样的流速和涡旋以及小瀑布等景观。
4.水景与动植物的结合
园林中拥有大量的动植物,通过水可以将她们协调统一起来。在进行水面植物的配置时,既要保持水与植物间的空间距离、做到远近适中、疏密有度。既可以在沿线等距离的栽种植物,又可以避免出现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另外,在水面上栽种植物要注意他们的大小比例是否协调,在水面产生的倒影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水中的植物既要能满足水中生物生存环境需要,又要与水体和谐一致。作为园林的重要组成要素,要将动物安排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在水景景观中有动物的存在,就给了水以灵性,必将成为园林水景中的一个两点。
前几年,我去过一个园林,叫亭香园林,无论站在那个角度看,里面的花,建筑等等,它都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园林。 这个园林位于城市的西北部,面积大约是180万平方千米。中间有一个喷水池,池的中央有两坐栩栩如生的鱼的雕像,两条鱼张着大嘴,奔放出一条条银色的水线,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园林的东边有一个庭院,庭院里栽满了鲜花,开的花朵不是很大,从远处看星星点点,颜色有黄、红、白……还散发着阵阵清香,庭院里装修的富丽堂皇。园林的西部主要是假山。假山重峦叠嶂,设计的十分逼真,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真山里游览,栩栩如生。园林的北部有个小树林,里面种有竹子、杏树、桃树、铁杉等等。夏天在此遮凉避暑是最好不过了。 这个园林很美,它因庭院里的花和树、竹子而出名,故名做亭香园林。庭院里的的花香扑朔而来,在这里面散步,使人忘记一切烦恼,树林里的树木,高大挺拔,很茂盛,颇有田园之意啊。在园林的后面有座亭五山,站在上面远看园林,犹如一副优美的图画,它的布局统一,即使不是站在亭五山上看,也是一副优美的图画,这样美的园林,谁不赞美?
园林景观设计步骤
1、 接受设计任务书,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规模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方向框架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设计师,项目负责人到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方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坏境状况,各地区标高、走向等到。
总体规划设计(项目责任人)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总体规划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合理的利用,比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来,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 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资料收集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止遗漏那些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构思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思,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及深层的寓表相符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洽到有利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各细节 的具体位置,经过多次修改调整,会使整个规划在工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成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远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
由于大多数规划设计方案,甲方在时间上往往比较紧迫,需注意:
第一、只顾进度,一味太快,最后等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照搬其它方案,图面技术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原则,立意、构图,可操作性。
整个方案全部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概算,水电设计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交通组织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附属设施示意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本部分与图纸部分相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视情况规划方案文本可将纸与文字有机结合。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