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是铁皮石斛的故乡,现在野生的不多了。
石斛属植物为亚热带附生性植物。其大多生长在亚热带、湿度较大,并有充足散射光的深山老林中,且常附生于深山老林的树干或树枝上,或生长于林中的山岩石缝或石槽间。石斛的附主植物一般都具有树皮厚、多槽沟,并附生有苔藓,蓄纳水分较多特点;石斛所附的岩石,常在涧溪流经之处,石面常湿润,且附生有苔藓。云南、贵州、广西最多。 一般生长在阴坡、半阴坡周围有水源、树木遮挡的地方。石斛喜温暖、湿润及阴凉的环境,生长期年平均温度在18℃~21℃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在8℃以上,无霜期250~300天;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生长处的空气相对湿度以80%以上为适宜。以在半阴半阳的地方,附生于布满苔藓植物的山岩石缝或多槽皮松的树上的石斛质量为佳。例如,石斛主产区重庆合江县的石斛,主产于海拔400m~800m范围内,年平均气温18.2℃,年降雨量1050mm,相对湿度82%,其生长地的地势,一般都是在比较低陷落槽处,大多比较阴湿郁热,附生树以黄桷树并生有苔藓植物者为好;贵州赤水、兴义、安龙、罗甸等地的石斛,主产于海拔600m~1300m范围内,年平均气温14℃~19℃,年降雨量1100~1500mm,相对湿度80%~85%,其多生长在温暖、阴湿、富含疏松肥沃的砂砾土壤或腐质殖土的石灰岩缝中,以及黄桷、青杠、香樟及槲栎等树上。在光照太强或过弱、气温过高或太低、土质贫瘠或保水性差的环境则生长不良。
墨脱县,藏南石斛(学名:Dendrobium monticola P. F. Hunt et Summerh.):植株矮小。茎肉质,直立或斜立,具数节。叶二列互生于整个茎上,薄革质,狭长圆形。总状花序常1-4个,顶生或从当年生具叶的茎上部发出,近直立或弯垂,长2.5-5厘米,具数朵小花;花开展,白色;花瓣狭长圆形,长6-8毫米,宽约1.8毫米,先端渐尖,具1-3条脉;唇瓣近椭圆形,长5.5-6.5毫米,宽3.5-4.5毫米,中部稍缢缩,中部以上3裂,基部具短爪。花期7-8月。
生于海拔1750-2200米的山谷岩石上。分布于中国广西西南和西藏南部,印度西北部经尼泊尔到锡金和泰国也有分布。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安徽省霍山县。
霍山石斛是石斛中的极品,但是霍山石斛生长环境苛刻,产量稀少。
其他产地。台湾、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广西西部至东北部(百色、平南、兴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长宁、峨眉山、乐山)、贵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习水、罗甸、兴义、三都)。
云南东南部至西北部(富民、石屏、沧源、勐腊、勐海、思茅、怒江河谷、贡山一带)、西藏东南部(墨脱)。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北部)。
而现在,国内许多地方组织开展培养基苗,如云南瑞丽、浙江天台、江苏昆山等,已有一定的规模。实验数据分析表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野生铁皮枫斗近似,各种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一致,微量元素含量上大致相近。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