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基本农田是按方划分的,是按有几个深井,配的高压与低压,在苦水区只要有了甜水就成为了丰产方,种的粮食都是高产的,现在农民特别重视水浇地,在邯郸平原,十年九年是旱年,向小麦浇够三水,应该是丰收年,玉米一水或两水也应该是丰收年,棉花也应该是两水吧,笔者认为基本农田应该按井划分,也是成方成片的一样作物,这样也好管理吗。
农村的地在联产承包制时已经按类型做好分类,许多城里人和农村年纪小的人并不知道。
一种按类型分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一种按用途分为建设用地,宅基地,农用地。按用途分类大家还是比较清楚的。按类型分,这就含糊了。总体上分四种类型,但各地区又按照各自的地形与本地区条件又细分小的类型。比如耕地,有的地区分山地,平地。有的细分为一类地,二类地,三类地。有的地区分为水浇地,荒地,水淹地等。林地也分果树林与经济林等。园地就是菜地,园地与草地各地区也是有划分的。因为种类繁多,不一一说明,重点是讨论耕地。
为什么要做这些划分?初期涉及到农业的税收,还有就是避免过度开荒,乱砍乱罚。果树用地与耕地的税收都是不一样的,其他的地税收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地区依据本地情况还分有自留地,自留地不在收税范围之内,是属村集体农用地。初期果树林是不允许种地的,地可以栽种果树,因为果树税要高。不允许开荒种地。除了影响税收还破坏土地规划,破坏环境。
取消农业税之后,这些耕地的区分就没那么严格了。其实这也有利于农民更好的依据耕地情况利用土地,增添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要知道当初农民是不肯改良土壤的,改良土壤就变成好地,税要高。果树用地是不允许砍伐作为耕地的。这也造成农民不能依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规划,有的果农朋友不能出去打工可能有这方面原因。取消农业税可以说是对农业发展十分有利。
后来因为地区的需要,有些地区对开荒也并不严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只要合理合法就行。所以现在对于地的类型的划分并没有什么严格的界限,依据地区情况,有的地区允许耕地当做菜地用,有的地区允许开荒种地。只要是不破坏自然环境,符合法律法规,而且能增加农民收入就是好事。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