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实木或大理石面的茶几下,最好选用边框型设计的剑麻地毯。
2.透明的下班茶几下,建议选用中间有图案的块剑麻地毯。
3.客厅在20?以上的,地毯不宜小于160×230cm。
剑麻地毯选择小常识:
购买剑麻地毯时应强调与室内空间的搭配,环境和承受走动频度的能力。选择时,要注意铺设的位置和该处的行走量。
1.一般实木或大理石面的茶几下,最好选用边框型设计的剑麻地毯。
2.透明的下班茶几下,建议选用中间有图案的块剑麻地毯。
3.客厅在20㎡以上的,地毯不宜小于160×230cm。
其实,我们还可以对岩石賦予生命力。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岩石本身就具有浅红色的面积感,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与红色系相配的有生命力的植物材料。假如这里没有采用这套色彩搭配,这些红色的石料看起来就会枯燥很多,显得死气沉沉;同样,灰色的或其他颜色的岩石也可以有多种色彩搭配方案。
剑麻(学名:Agave sisalana Perr。 ex Engelm。)又名菠萝麻,龙舌兰科龙舌兰属,是一种多年生热带硬质叶纤维作物,其原产墨西哥,现主要在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等地种植,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种硬质纤维。剑麻纤维质地坚韧,耐磨、耐盐碱、耐腐蚀,广泛运用在运输、渔业、石油、冶金等各种行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世界剑麻进出口贸易在不断增长,而中国目前自产的剑麻纤维却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并且随着剑麻纤维用途的不断增加,中国每年都在增加剑麻纤维的进口量。同时剑麻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剑麻形态特征剑麻多年生植物。茎粗短。叶呈莲座式排列,开花之前,一株剑麻通常可产生叶约200-250 枚,叶刚直,肉质,剑形,初被白霜,后渐脱落而呈深蓝绿色,通常长1-1。
5米,最长可达2米,中部最宽10-15厘米,表面凹,背面凸,叶缘无刺或偶而具刺,顶端有1硬尖刺,刺红褐色,长2-3厘米。圆锥花序粗壮,高可达6米;花黄绿色,有浓烈的气味;花梗长5-10毫米;花被管长1。5-2。5厘米,花被裂片卵状披针形,长1。
2-2厘米,基部宽6-8毫米;雄蕊6,着生于花被裂片基部,花丝黄色,长6-8厘米,花药长2。5厘米,丁字形着生;子房长圆形,长约3厘米,下位,3室,胚珠多数,花柱线形,长6-7厘米,柱头稍膨大,3裂。蒴果长圆形,长约6厘米,宽2-2。5厘米。
剑麻生长习性剑麻喜高温多湿和雨量均匀的高坡环境,尤其日间高温、干燥、充分日照,夜间多雾露的气候最为理想。适宜生长的气温为27~30℃,上限温40℃,下限温16℃,昼夜温差不宜超过7~10℃,适宜的年雨量为1200~1800mm。其适应性较强,耐瘠、耐旱、怕涝,但生长力强,适应范围很广,宜种植于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排水不良、经常潮湿的地方则不宜种植。
耐寒力较低,易发生生理性叶斑病。 剑麻分布情况原产墨西哥;中国华南及西南各省区引种栽培。剑麻栽培技术剑麻栽培方法种苗繁育1、繁殖材料剑麻有珠芽、吸芽和走茎等。珠芽应选正常开花、健壮、无刺、无病虫害的珠芽。亦可采用大田健壮的吸芽。2、繁殖方法主要有钻心法和钻心剥叶法2种方法。
钻心法是指在繁殖苗圃选高约35~40cm、存叶25~30片的麻苗,手拔去心叶,用扁头钻插进轴内,深至硬部,旋转数次,破坏生长点,促使腋芽萌生。钻心剥叶法是指在繁殖苗圃选高约35~40cm、存叶25~30片的麻苗进行钻心,经20~30d后,剥去下层叶7~8片,注意不能剥掉芽点。
3、苗圃地的选择剑麻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靠近水源的土地作为苗圃地苗圃地,一般不宜连作。4、繁殖苗圃的建立和管理选高25~30cm,麻头茎闱8cm以上,嫩壮、无病虫害的苗作为母株: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石灰等施用;苗床株行距0。
5m×0。5m或0。5m×0。4m;保持苗床无杂草,每月施肥管理1次;以后每采苗1次,追肥(腐熟稀粪水加尿素)1次;一般苗高20~25cm时采苗。采苗时不要损伤母株和小苗,苗基部留1cm以利继续出苗。大田定植与管理剑麻 Agave sisalana1、种苗标准苗龄在1。
0~1。5年,苗高60cm,存叶35片,株重4kg以上,无病虫害。2、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增加磷、钾、钙肥,混合均匀,沟施或穴施。3、定植定植时间以3~5月为好,低温干旱季节不宜定植。严禁易生斑马纹病的地区,在雨季和雨天定植。株行距根据当地气候、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等而定。
一般大行距3。5~4。0m,小行距1。0~1。2m,株距0。9~1。2m,每公顷4500株左右。4、麻田管理定植后及时查苗,及时扶苗和补换植:大田追肥一般在3~5月割苗后进行,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穴施或沟施:麻田每年或隔年在割叶后中耕1次;及时除草和铲除吸芽;中耕、除草、施肥结合培土进行。
割叶1、开割标准一般定植后2。0~2。5年,叶长90cm以上、存90~100片即可开割。2、割叶时间剑麻第1次开割的麻田,一般在雨季到来之前或低温干旱时开割。开割后的麻田,以冬春季割叶为好,做到旱季多割,雨季少割,雨天不割。3、割叶周期根据管理水平,植株长势和麻叶生长情况而定,一般一年1次。
4、割叶强度第1次开割,麻田每株应留55~60片叶,以后每次割叶留50片以上。5、割叶要求麻刀必须锋利,割口平滑,不漏割,不多割。叶片基部留长2。0~2。5cm。剑麻病虫防治斑马纹病感病初期,叶面上出现黄豆大小浅绿色水渍状病斑,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迅速扩展,每天可扩展2~3cm。
感病中后期,由于昼夜温差的影响,病斑继续发展成深紫色和灰绿色相问的同心环带,边缘绿色至黄绿色,中央逐渐变黑。当病斑老化时,坏死的组织皱缩,呈深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同心轮纹,形成特有的斑马纹叶斑。剖开病茎,病部呈褐色,并在病健交界处有一条明显的红色分界线。
未张开的嫩叶在叶轴上腐烂,有不规则的褐色轮纹,有恶臭。有同心环带、病处与健处有一条明显的红色分界线、有恶臭气味是斑马纹病的三大特征,也是斑马纹病区别于其它病害的主要依据。防治措施:1、以农业综合栽培措施为主,药剂为辅;2、搞好以“治水”为主的麻田基本建设,对低洼、积水、易发病的地区,要起畦种植,修剪防冲刷沟、排水沟、隔离沟,以防病害蔓延;3、做好种苗防病工作,外来种苗要经过严格检疫,苗期发病时要及时处理;4、不要偏施氮肥,要增施钾肥,有斑马纹病发生的地区麻渣必须经过堆沤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5、雨天不育苗、不起苗、不定植、不除草、不割叶;6、每年4月开始。
经常检查易发病麻田,及时发现病株并妥善处理,每年冬旱季对发过病的麻田,把全部病叶、枯叶、死株等清出麻田,集中烧毁或埋掉,消毒病穴。茎腐病黑曲霉菌是茎腐病的病原菌,感病植株叶片褪绿、失水、枯萎、下垂,病叶呈浅绿色,病健交界处有红色晕圈,有酒精味。
防治措施:1、调整割叶期。茎腐病发生在高温期。割叶采取避病措施,在不影响正常加工情况下,将割叶期尽量安排在11月至翌年2月;2、增加石灰,调节钾、钙比例。除正常施肥管理外,对病区适当增施石灰,以提高钙含量,增强植株抗性;3、药剂防治:易发病田在高温期割叶,割叶后2d内用40%灭病威150~200倍溶液喷割口,每公顷用300kg药液量。
黄斑病由于昼夜温差过大,一般大于10℃以上,或大气水分与植株体内水分不协调,造成功能代谢酶失常引发此病,常发生在秋冬交季的9~10月份。黄斑病发生在成熟的叶片上,呈黄色或黄绿色,病斑不扩展不蔓延,一般经过浮肿、变色和干皱期。在干皱期叶表皮与纤维一起干皱,纤维不分离、不腐烂。
防治措施:合理密植,增施石灰或壳灰,提高植株钙的含量,叶片钙的含量达2。5%以上;套种豆科作物,营造防护林。白斑病发病机理同“黄斑病”。白斑病发病初期叶片褪绿,呈灰白色,病斑极不规则。在正常情况下,几天之内叶片由褪绿充水,经失水变色,发展到干皱,干皱后纤维不分离、不腐烂。
防治措施同“黄斑病”。带枯病由于土壤缺钾引起。发病初期,叶颈、叶基背面出现许多较小浅绿色或黄褐色的斑点,此后叶基褪绿,斑点逐渐变为红褐色。中期斑点连在一起,坏死组织萎缩,形成形状不一、下凹的块状斑。后期坏死斑块在叶面上横向发展,形成一条宽约3~5cm的带状病斑,叶片由此断折,最后卷枯死亡。
防治措施:施好施足钾肥或火烧土,禁止套种番薯或木薯等耗钾作物。紫色先端卷叶病与土壤的磷、钾、钙有关,主要由于缺磷引起。多数集中出现在老叶和成熟叶的叶片先端,病叶边缘呈紫色,叶缘两边向中卷曲。卷曲的叶片内有时有粉蚧出现,常误为虫媒病原菌病害。防治措施:增施磷肥和钙肥。
褪绿斑驳病由土壤、植株缺钙和土壤强酸性引起,病斑较大,呈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分布于老叶和成熟叶的叶面上,大小相似、数目不等,病叶不变色也不皱缩。防治措施:增施石灰、壳灰或含钙量较高的钙肥,降低土壤酸度,以提高土壤和植株钙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炭疽病此病发生在叶片的正反两面,初期叶片表面产生浅绿色或暗褐色稍微皱凹陷的病斑,以后逐渐变为黑褐色。后期病斑不规则,上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干燥时病斑皱缩,纤维易断裂。防治措施:可用1%波尔多液或用0。5%~1%多菌灵防治。叶斑病有两种。一种由半知菌引起,在叶的两面发生黑色、圆形至长圆形的病斑,表皮下有裂口。
另一种由子囊菌引起,在叶片上呈现大的褐色至黑色的斑点,圆形至卵形,分散或聚集在一起,在叶的两面都可发生。病斑组织腐烂,易与变色的纤维分离。防治措施:可用0。5%~1%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防治。褐斑病最初在叶面上出现浅色、椭圆形、边缘不明显,直径1mm左右的病斑,随后扩大成褐色凹陷的大病斑,上面产生小黑点。
病菌可以穿透叶片生长,使纤维受到严重的损害。可用0。3%~1%多菌灵或波尔多液防治。梢腐病感病植株1/3以上的先端腐烂,叶组织与纤维分离,叶肉腐烂后,留下白色的纤维变脆慢慢腐烂,植株呈扫帚形。可用0。1%~0。5%的90%疫霜灵防治。丛叶病由蚜虫、切叶象甲等昆虫为害引起,发病植株心叶畸形丛生,没有叶轴。
防治措施:用40%乐斯本乳油1500倍,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40%乐果1000喷杀,杀死媒虫,及时清除病株。褐色卷叶病粉蚧为害剑麻叶片后,叶片先端出现褐色卷叶干枯,严重时整株卷叶干枯。防治措施:用600~1000倍40%氧化乐果和40%速杀蚧杀死害虫,及时清除病株。
煤烟病蚜虫、粉蚧等昆虫为害剑麻叶片时,其黑色排泄物沾在叶片上,形成一层煤烟,称之为煤烟病。防治措施:用800~1000倍40%氧化乐果和25%吡虫啉多次喷杀,杀死源虫。新菠萝粉蚧属于外来物种,常在干旱的冬季暴发流行,虫体10节,灰白色,两性生殖,无卵期,20多天一代。
主要藏匿于叶基部、未张开的心叶及根系中,为害嫩叶后再为害老叶,造成剑麻煤烟病、叶片先端褐色卷叶干枯或整株叶片干枯。防治措施:1、禁止从疫区引进种苗。2、定期观察,在易发生季节用1:800倍50%甲胺膦(替代品)与20%石硫合剂进行预防。3、发生虫害时依次用1000倍40%氧化乐果和25%吡虫啉、800倍45%马拉硫膦和40%速杀蚧、600倍40%氧化乐果和40%速杀蚧每15天扑杀一次,连续喷杀3~5次;地下根系虫体用3%呋喃丹颗粒灌杀,并将虫株清除深埋或集中烧毁。
4、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切叶象甲为害剑麻嫩叶和叶轴,在叶基横切嫩叶、环切叶轴,切口平整,类似人为切割。经为害过的植株新抽出的叶片丛生畸形扭曲。防治措施:可用25的吡虫啉和40%乐果1000倍。根结线虫为害剑麻的根系,造成根系单个或串状肿大形成根结,经为害的植株营养不良,植株因缺素表现缺素症状逐渐蔫萎干枯。
防治措施:用3%的呋喃丹或5%特丁膦颗粒防治。蚜虫为害剑麻嫩叶和成熟叶片,造成煤烟病和丛叶病。防治措施同煤烟病、丛叶病的防治。红蜘蛛主要为害剑麻的嫩叶,造成叶片斑点褪绿变黑,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叶片质量。防治措施:用73克螨特乳油1000倍,8%中保杀螨乳油1000倍,8%的速扑螨乳油1000倍进行防治。
剑麻,也叫菠萝麻,是一种多年生的热带硬质叶纤维作物,是当今世界需求量最大的硬质纤维,具有耐磨、耐盐碱、耐腐蚀的特点,在各个行业均能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运输、石油冶金等。
剑麻纤维是从各种龙舌兰植物中提取的纤维,具有易纺织的特点,看上去色泽洁白、摸上去质地坚韧,还能够很好的耐盐碱、耐腐蚀,可以被用来制作成缆绳、轮胎内层、机器的传送带等。
剑麻地毯出现的时间不久,不过二三十年,是用各种天然材料编织形成的地毯,与传统的地毯不一样,具有其独特的手感和各种优良的特性,并且符合人们现在对于环保、天然的追求,因此也很快在全球范围内风靡起来。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