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世界各国都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实现目标之一。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特征,对于高度重视农业,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农业生产的根本特性在于,它是人们利用土地等生产资料,通过劳动,把自然界的生物等物质转化为人类自身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和再生产所需要的原料。这一根本特征决定了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决定了不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有多高,农业都是作为国民经济的首要基础而
什么是现代农业?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基本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