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宝鸡市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以千头现代化奶牛场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农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畜牧大市建设扎实推进
据统计,截止去年年底全市牛存栏61.81万头(奶牛18.73万头)、猪138.39万头、羊73.97万只、家禽1211.38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1%(9.6%)、7.5%、3.4%和5.5%;出栏牛23.42万头、羊57.32万只、猪154.89万头、家禽1088.3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0.1%、7.3%、4.3%、8.9%;全市肉、奶、蛋产量分别达到19.22万吨、49.07万吨和7.6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2%、12.8%和14.4%;畜牧业实现产值4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8%,占农业总产值的43%,比上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
粮食总产单产再创新高
全年播种粮食面积577.05万亩,同比减少4.48万亩;总产173.1万吨,单产300公斤,同比增长4.3%和5.2%,均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夏粮总产85.64万吨,比减0.9万吨,下降1.0%;秋粮总产87.4万吨,比增8.1万吨,增长10.2%。
果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全市果园总面积79.5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果品总产58.8万吨,比上年减产3.2万吨。其中苹果56.5万亩,产量41.6万吨,较上年减产5%。预计全市果品总产值12.1亿元,较上年增加2.7亿元。全年蔬菜生产面积72万亩,比去年增加5.3%,其中日光温室0.55万亩、大中小棚11.2万亩,分别增长10%、2.8%。
农业产业化格局逐步呈现
新认定5家市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69户,其中国家级3户、省级17户、市级49户,实现销售收入45.8亿元,利税4.9亿元,为农民增收10.4亿元,同比增长9.5%、11.9%和12.7%。
科技兴农步伐不断迈进
创建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区149个,市级命名表彰25个;建有部级科技入户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村13个,示范户2.3万户,辐射带动农户40万户以上。
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
全年共争取各类农业项目63个,总投资11111.441万元,其中中省以上投资达到6957.19万元,2004年底以前经农业部批复立项的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42万口,累计达到6.27万户。争取发放农机补贴990万元,购置机具2790台(件),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5万千瓦,大中型与小型拖拉机比例达到1:4.07,机耕、机播、机收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78%、87%、40 %,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65%,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明显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获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面积93万亩。涌现出太白蔬菜,眉县猕猴桃、草莓,扶风、凤翔和陈仓的绿色苹果、凤县花椒等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加大农业政策性补贴,发放粮食直补资金7400万元、小麦良种补贴1111万元、畜牧良种补贴1486万元、地膜玉米补贴506万元、大型农机具补贴990万元。预计,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773元,年度净增值首次突破300元(319元)同比增长13%。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