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真菌病害的防治有以下方法:花卉生长期间,从临近发病期开始,每隔7~10天喷一次65%代森锌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续喷洒3~5次,可抑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与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与夏季降温,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冬、春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发病后及时剪除患病枝、叶芽等,并集中销毁,以减少菌源。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托布津)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灰霉病还可用70%五氯硝基苯与80%代森锌等量混合,每平方米用药8~10克,进行土壤消毒。防治幼苗立枯病除了可采用土壤消毒和药剂防治外,当播种苗出土20天左右,严格控制浇水,适当通风,是防治立枯病的关键。发现锈病时,应将病叶剪除烧掉,并喷洒40%粉锈宁4000倍液或敌锈钠300倍液防治。
(2)第二个层次的防御反应叫ETI,刚才说了,由于PTI的存在,给病原施加了太大,部分病原(细菌、真菌、病毒等)针对特定植物演化出了另外一种策略,分泌一种小分子蛋白到植物胞内,干扰PTI下游防御反应的信号通路,从而实现寄宿该植物的目的,很多表型上表现为感病。这个层次基本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看到的植物与病原之间的关系吧。(关于这个层次植物的抗病我就不多说了)sunyang_729(站内联系TA)你是想说真菌的致病性?我想,真菌的致病性源于它本身是否对植物体本身产生了影响。即在这种真菌生长的过程中,它是否影响到植物体的生长。例如,真菌的菌丝会进入到细胞内,吸收植物的营养物质,同时破坏细胞内的组织,导致细胞死亡,同时,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一些代谢物质,这可能对植物本身是起到毒害作用。
目前已知最多的是鞭毛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菌丝体无隔,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休眠孢子囊等。
接合菌亚门:菌丝体无隔,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菌丝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菌丝体有隔,一般不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
半知菌亚门:菌丝体有隔,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没有或没有发现有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