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这里是中国著名的一线城市。深圳旅游必去景点:
1、塘朗山公园,塘朗山郊野公园将以自然山水为骨架,以山水林泉和动植物形成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为特色,让游人在游憩中了解自然、享受自然,并自觉保护自然。
2、深圳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位于滨河大道旁,占地21公顷,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每当候鸟南迁过冬之时,红树林就成为了观潮、赏鸟、游林的好地方。
3、梅林水库位于福田区大型住宅区梅林一村以北,塘朗山以西,正常蓄水位58.60米,保护区面积4.34平方公里。这是一条户外爱好者喜欢的徒步线路,空气非常好,人也不算多,一路沿着水库而行,在都市里呆久了,到这里会让你觉得远离闹市,和自然无比贴近。
4、园博园,全称是“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是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会址,位于深圳福田区华侨城东侧的黄牛垅,其规划建设得到了园林界人士的普遍赞誉。
5、东湖公园,先有深圳水库,后有东湖公园,或者说公园的主体就是深圳水库。公园里有一座可能是全国最小的山,名为“匙羹山”。酷夏的傍晚,水库大坝上凉风习习,北望烟波浩渺,山水相连,南望万家灯火,火树银花。
6、洪湖公园,位于深圳市区笋岗立交桥东北侧,公园游乐项目现有划船、游泳、大家乐舞场、垂钓区、摄影和健身活动等,能满足广大游客的不同需求。每逢盛夏,洪湖公园的主题就是荷花,百亩池塘,荷花怒放,蔚为壮观。
7、梧桐山森林公园,总面积541.4公顷,森林复覆率为93.4%.梧桐山为莲花山系余脉,是深圳市的最高峰,登高远眺,西可俯瞰繁华的深圳市区,南与香港大雾山(海拔958米)对峙,可饱览香港新界的迷人景色,遥望东南,烟波浩淼的大鹏湾海面及美丽的大鹏半岛尽收眼底。
8、深圳莲花山公园,莲花山公园主峰南坡建有两条登山步行道直达山顶广场,西北部及北部也建有三条林荫登山道。在莲花山公园南面坡植有一万多株凤凰木。莲花山景点有风筝广场、山顶广场、雨林溪谷、晓风漾日、山顶上还有邓小平铜像。
9、深圳中心公园,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市中部,,北接笔架山,南临皇岗口岸,长约2.5公里,东西最宽处约800米,故习惯称之为‘800米绿化带’。公园外围是以棕榈科植物为主干树种培植的疏林草坪。在华强北商圈这片闹市和高楼林立的市区中给了人们独享的一片安静空间。
10、笔架山公园位于市中心公园北侧,面积146公顷,笔架山公园是一片有十余座小山峰的丘陵起伏地,其中三座主峰东西鼎立,形同笔架,因而得名,主峰海拔178米。园内的“艺术家画廊”,还经常有书画名家的作品荟萃。在峰顶吹着山风,俯瞰深圳市容,远眺海景,很是惬意。
灌木:木本绣球,四季桂,六月雪(喜阳也较耐阴),鸭脚木,棕竹,蒲葵,毛杜鹃(中性植物),红背桂等等。
地被:德国鸢尾,爬山虎,常春藤,八角金盘,竹芋,水栀子,扶芳藤等等。
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我认为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园林“拟自然”探索,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生态园林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因为人类对环境破坏加剧,尝尽自身带来的恶果。于是,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生态学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时而出。园林作为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项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工作。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重其所。乔木、灌木、地被、攀援、岩生、水生,以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共生共存。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常说的“师法自然”,具体到园林植物生态配置,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
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近来广场色块风、木兰科植物风,一定程度上违背自然规律,应谨慎对待。
2.重视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的,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存。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叶面积指数增加,也能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另外,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具体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几点:
1.重视植物多样性。
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2.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
自然界植物并不都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园林植物配置就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种方式。这样不仅欣赏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3.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
园林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地形地貌配植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造成视角上的抵触,也不能与其他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在视角上相抵触。
4.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在许多文人雅士私家园林中很得益。但松、柏则多栽于陵园中。总之,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还应结合遵循美学原理。但应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换句话,师法自然是前提,胜于自然是从属。
另外园林植物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人类。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