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文档网
扫码关注优美文档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

乡村振兴促进法解读是什么?

农业知识文档网编辑:佚名2023-10-16 15:50:24农业知识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整体部署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制度举措。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按照干部配备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的要求,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保障、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制度政策体系。

乡村振兴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

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是充分总结“三农”法治实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三农法律体系的重要成果。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制定出台,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对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解读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二、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五大类中有两条涉及城乡问题。 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
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
5.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6.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7.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
8.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9.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10.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
11.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12.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
13.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14.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15.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16.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
17.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18.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9.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20.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21.积极推进林业改革;
22.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23.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24.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25.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26.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27.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随着2010年一号文件的发布,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共发布了七个一号文件。每年一号文件的重点不同,但都贯穿这一个主题,即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做好当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因此,城乡统筹是新世纪以来中央所发布的七个一号文件的总纲领,经过对这七个一号文件的实施,正在扎实而有效地奠定着城乡统筹的基础。  应该说,社会各界对城乡关系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上个世纪90年代,农民负担屡减不轻,农村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社会矛盾有激化的趋势,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三农问题作为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被理论界提出并最终写入中央文件。从1997年起,农民收入再次进入了低速增长的循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此,城乡统筹的思路逐渐形成,这一思路也体现在此后发布的七个中央一号文件中。  2004年2月,中央发布了新世纪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第一个一号文件,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2005年1月,新世纪第二个一号文件发布,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6年2月发布的新世纪第三个一号文件,部署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历史任务。2007年的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提出要“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2008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并把全年的所有农业与农村工作统领在城乡统筹的总纲领之下。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体现城乡统筹战略最突出的文件。不仅文件标题中含有“城乡统筹”四个字,具体内容更是无处不体现城乡统筹的思想。比如,文件指出,要“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就是要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力度,包括财政补贴和金融服务等;第二部分“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质上就是要通过以国家财政投入带动社会投入(包括农民自身的投入),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推进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等等;第三部分“加快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更是从农民就业创业、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等角度,推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使农村的公共事业逐渐接近城镇;第四部分“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就是要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等方面实现城乡联动、共同发展。包括文件第五部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层”,也提出要“切实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安置、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其中前三个问题都是属于城乡关系和城乡统筹方面的问题。总之,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自始至终体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体现了党在近些年来对城乡统筹战略认识的深化。  可见,新世纪以来的七个一号文件,尽管每年的主题不同,但都贯穿着城乡统筹这条主线,基本思想在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抓住了城乡统筹思路,是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新世纪以来中央七个一号文件以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也是贯彻上述文件及会议精神的关键。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

我国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存在哪些问题

乡村小游园的设计有哪几种方式?

江西五美乡村是哪五美?

2022年乡村振兴局对农村低保户有没有养殖生畜平帮助政

文旅融合列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乡村旅游能得到什么部门支持

乡村振兴五个振兴?

振兴乡村国家有哪些政策措施

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发挥农机化作用?

乡村振兴目前有哪些政策支持?

当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文旅的优势与困难有哪些?

在如今全国振兴乡村的背景下,农业企业如何做,才能更好地

天津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

乡村规划中怎样打造乡村景观?

乡村旅游怎么融资?

为什么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大力扶持乡村旅游?

英国乡村风格流行是什么款式?

一般农田可以建设乡村旅游吗?为什么?

最新有关乡村振兴的补贴政策有哪些?如何申报?

如何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盈利模式的谋划?

如何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农村乡村道路种植什么树最好?树长大之后怎么规避大型农

未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在哪?

乡村旅游政府给什么扶持政策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是如何把农民留在乡村,防止乡村衰败

未来以农业为严业的乡村会消失吗

乡村旅游如何发展、如何规划、如何引资?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如何实现从机会把握到战略发展?

拆迁过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如何发展?

乡村常见的花的种类名称有门哪些?

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农村的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和传统农业怎样融合发展?

如何做好农业乡村旅游规划和开发?

乡村振兴包括哪五个方面的振兴?

乡村振兴!如何用小资本做大农业?

当前乡村旅游主要政策,对休闲农业与乡村的意义是什么?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用地有哪些限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科普教育模式怎么实现?

乡村路多宽可以栽树?

乡村庭院设计的目录

乡村后花院种什么植物好?

在南方,乡村庭院是何种什么树?

美式乡村别墅设计具有哪些特点

乡村发展畜牧业的措施?

英式乡村风格是什么风格?

乡村绿化规划包括哪些设施?

乡村绿化,合适种植哪些苗木

文章关键词
乡村 促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