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文档网
扫码关注优美文档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农业知识文档网编辑:佚名2024-03-05 12:22:23农业知识

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国家实行土改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由于摆脱了封建枷锁,个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党认为在发扬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的同时,要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逐步发展个体农民之间的劳动互助。国家还从减轻赋税、发放农贷、疏导供销、推广技术、奖励丰产等各方面,特别是从动员群众兴修水利方面,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在财政仍很困难的情况下,拨出大笔资金用于水利建设。三年间,全国直接参加水利建设的总人数达2000万,完成的土方约17亿立方米,相当于23条苏伊士运河。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水利建设。著名的根治淮河工程、官厅水库工程、荆江分洪工程,都是这时开始动工和加紧进行的。

新中国铁路发展史是怎样的?

19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开始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1952年6月通车,成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如何看待新中国宪法发展史

  中国心理学发展史掠影 (一)萌芽: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心理现象的思考 可以说,对人的心理现象的思考与探究,自人类有意识以来就开始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对人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许多探索,如《诗经》、《周易》、《尚书》等早期典籍中就明确记载了许多关于人的身心关系、自我意识、群体心理以及个体心理过程等心理学思想,至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杨朱、荀子等思想家,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已蔚然可观,确立了以人性论为主线索的心理学理论探讨。
  以后的秦汉、魏晋、唐、宋明、清各时代的思想家对心理现象的讨论就更加丰富和深入,从思辨从实证的两个维度都作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许多研究成果与现代心理学的结论相符,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人贵论、形神论、天人论、性习论、知行论、情端论和主客观论七大范畴之中。
  与西方心理学思想相比,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价值恰恰体现在对偏重于社会科学倾向的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心理、教育心理、文艺心理、军事心理和养生心理等的研究上,因为这些领域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因素影响较大,并较适合于从心理学的人文主义视角来进行研究。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即使将这些见解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相比,也毫不逊色。如关于人的心理社会化所提出的渐染说和童心失说,关于人的心理个性化所提出的“阴阳五行”差异说和“习与性成”差异说,关于知行问题所提出的知行论,关于遗传、环境、教育问题所提出的性习论和关于心理卫生问题所提出的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的整体养生模式等等,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注:杨鑫辉《中国心理学思想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87-198页。) 1。先秦时期 以儒家为例。在我国古代,儒家的心理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对后世心理学思想发展的影响也极大。就先秦时期而言,儒家的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通心理学思想,二是教育心理学思想。
  如孔子主要是教育心理思想;苟子主要是普通心理学思想,也包含有教育心理思想;孟子则普通心理学思想与教育心理思想兼而有之。此外,《学记》专论教育心理思想,《乐记》则专论音乐心理思想。孔子本人虽非专门的心理学家,但他通过数十年教育实践所形成的教育心理思想是比较完整的。
  共中包括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学习心理思想、德育心理思想、差异心理思想、教师心理思想等。 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哲学、伦理学、逻辑学都以这个材料作为考察的对象,但只有孟子阐述人的先天特性之结构的“四端说”和荀子论人的社会化转化过程的“性伪说”才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古代思想中有相当多的地方论述了人的性情问题,性与情两者孰善孰恶的论述是伦理学的内容,而谈论如何由内在的性转变为外在的情(即性、情之间的转变机制),才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与儒家相比,先秦时期的墨、道、法三家虽同样具有较系统的普通心理学思想,但教育心理思想却相当贫乏。较为特别的是,他们(特别是法家)包含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心理思想。其中,墨家在知虑心理方面,提出了知材、知接、虑求、恕明等“以次发展,明白如昼”(谭戒甫语)的四个观点,可以说是认识过程的四个阶段。
  此外,墨家关于感知与“五路”、思维和言语的论述,也颇具新意。在情意心理方面,墨家关于情感的观点可归纳为:动力说、损益说、利害说、誉诽说等。道家是一个相当庞杂的学派。在形神关系方面,宋尹学派从精气说出发,提出了“气道(通)乃生,乃生思,思乃知,知乃止(上)”的唯物形神论的命题。
  老子的“营魄抱一”的命题,则把形神看作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具有二元论的性质。在情欲心理方面,宋尹、老庄共同的观点是:过分地追求外物以满足自己的情欲是有害的,因而主张寡情去欲。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的集权统治。他们的心理学思想集中表现为把人心、人情、人性等心理学问题,看成是“正法之本”,即实行法治的依据,其主要代表作和代表人物是《管子》和韩非。
  他在心物观方面主张“理”与“物”稽合,人性方面认为“好利恶害”、“喜利畏罪。”(注:高觉敷《中国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年12月第1版) 2。 汉唐时期 到了汉唐,随着外来的佛教思想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促使人们对心理问题有更深一层的关注。
   儒学重视政治伦理、纲常名教,而其哲理思辨性不及佛学。所以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后,便逐渐与道教一起,跟儒教争教主地位。它们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融合的另一面。以至出现了魏晋的佛老交融、唐代的佛教鼎盛、宋元明的儒道佛三位一体。由于佛学重视精神世界,对心理现象研究细微深入,因而启发人们更深刻地研究有关这些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梁启超甚至说:“我确信:研究佛学,应当从经典中所说的心理学入手;我确信:研究心理学应该以佛教教理为重要研究品”( 梁启超:《从学理上解释“五蕴皆空”》,见《心理学杂志选存》下册,中华书局,1933年)(注:杨鑫辉《中国心理学思想发展的脉络》——《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4期) 3。
  宋明元清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尤其是医学著作中的生理学方面的成就,对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清初回族学者刘智融会程朱理学、中医筋络学说、阿拉伯医学的解剖知识以及西方的自然科学,写出了一部哲学和心理学著作《天方性理》,提出了大脑总觉作用和大脑功能定位的思想。
  清代名医王清任在进行尸体解剖的基础上,正式提出“脑髓说”的学说,认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大脑”,被后世学者成为“中国医界之极大胆的革命论”。两者均为中国古代和近代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注:高觉敷《中国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年12月第1版) 虽然古代的思想家们对人的心理活动早已有所探究,但此时的中国并没有真正学科意义上的心理学,所谓的心理学思想是散见于传统哲学、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教育学、医学、美学、军事学、逻辑学、宗教等著作之中的。
  究其根源,学科分化晚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而另一个原因恐怕与中国文化本身的整体融合性的特点有关。 (二)过渡:西方心理学思想的传入与影响 1.明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输入 在商品经济开始发展的明末,外国传教士传入一些科学技术,其中包括着西方心理学思想。
  它们是1595年利玛窦所著《西国记法》、1634年艾儒略著译的《性学粗述》、1625年徐光启根据毕方济口授笔录成书的《灵言蠡勺》。这举三本书的内容是中国最早接触到的西方心理学思想,其中《西国记法》可说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并与中国心理学思想初次相交。
  其后的《性学粗述》和《灵言蠡勺》二书也结合中国实例,引用中国古书上的有关论述说明或解释心理现象。这些著作虽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但与中国传统的心理学思想结合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影响。 2.清末开始的西方心理科学的传播 清末时由于西学东渐,赴欧美学者对西方近现代心理学的传播,加强了中外心理学思想的结合,加快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新学堂和教会学校开设心理学课程也起了一定作用。
  戊成变法时期的谭嗣同、梁启起等,在他们改革社会和文化教育的主张以及哲学观点中,都涉及到心理学思想,或已接触和应用了西方心理学,他们的心理学思想便是传统思想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到西方留学的容闳、颜永京等,传播了西方的哲学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王国维也翻译过西方心理学著作;蔡元培留学德国更直接聆听过冯特讲授心理学,后来支持陈大齐在北京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他们在我国由古代心理学思想过渡到近代心理学的进程中曾起过一定的作用,都为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诞生作出了贡献。 (三)盛放:中国心理学学科的确立、构建与发展 “五四”运动前后,在“科学与民主”的口号下,我国的科学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心理学也引起了社会上的进一步注意,到欧美留学专门学习心理学的人逐渐多起来。
  他们回国后从事心理学教学和译述,介绍西方心理学各学派的理论,也有少数心理学者开始进行心理学研究,并建立心理系和心理学研究机构以及心理学学术组织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创办心理学刊物。 1920年前后,中国的第一辈心理学者唐钺、陆志韦、陈鹤琴和张耀翔等赴美留学,相继归国,分别在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教授心理学课,他们开始介绍西方心理学,引进儿童心理测验等,使西方心理学从此广泛地传播开来。
  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于1917年支持该校哲学门(系)的心理学、哲学教授陈大齐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同时,陈大齐在1918年出版《心理学大纲》,这是中国第一本大学心理学教本,反映冯特时代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科学水平。
  这标志着中国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系。1921年成立了最早的中华心理学会,这是现在的中国心理学会的前身。1922年1月,中华心理学会会刊《心理》杂志出版,这是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也是东方第一种心理学杂志。
  其内容涉及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主要是介绍指导西方的心理学发展情况及国内心理学家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当时对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这个时期由于受抗日战争时局变化的影响,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时作时停,使中国心理学发展深受挫折。
  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中国第一辈心理学者以热心和毅力奠定了心理学的发展基础,在中国创建了心理科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很快地设置了心理学研究机构,重建了中国心理学会,将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团结组织起来,学习辩证唯物论哲学和巴甫洛夫学说以及苏联心理学,并试图改造西方的心理学。
  心理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新生力量的工作都逐步开展起来,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打下新的基础。 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心理学开始获得新的生长养料与成长空间。西方心理学重新受到重视,但人们同时开始反思美国心理学的单一文化特性并开始尝试以多元文化论的观点看待心理学。
  心理学者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头开始研究中国人,使心理学中国化的研究悄然兴起,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心理学界包括港台地区的心理学家也进一步对西方心理学的一统模式进行反思,从本质上强调根据中国文化的不同特点,研究中国人的特殊心理,建立适合国情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学。
  我国心理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

农机补贴政策主要内容(2023农机补贴一览表品牌)

养殖环境恶化(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内容及其防治策略)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农业百科全书第一部主要内容概括图片(农业百科全书第

农业百科全书第一部主要内容概括是什么(农业百科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第一部主要内容概括是什么 农业百科全书

农业知识库的主要内容(农业知识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农业百科全书第一部主要内容概括(农业百科全书第一部

农业百科全书第一部主要内容是(农业百科全书第一部主

农业百科全书第一部主要内容是什么(农业百科全书第一

工程项目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农业百科全书第一部主要内容(农业百科全书第一部主要

小麦收割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物候主要内容有哪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政细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

忽必烈的改革主要内容

中药材GAP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水稻田机械化耕整地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园林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机械免耕播种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园林绿化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农业统计的主要内容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础主要内容有哪些?

《春》的主要内容?

园林绿化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应急预案的三个主要内容是指

《春》的主要内容

农机化技术主要内容有有哪些?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园林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美丽乡村与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实施了哪几个政策?

2021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轨迹

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历次重大改革,说明政府是如何重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有什么发展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的典型大地震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后评剧怎么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业?

文章关键词
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