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农业生产是否可以以大农场形式实行大机械化、大集约化生产这一话题,桂农通有三个观念想与大家分享:
第一,农业只有走规模化产业化才能实现更大效益。只有规模,才能更好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实现机械化耕作管理,实现统一对接市场,统一宣传推介,统一打造品牌。这些,都是单家独户的农民无法做得到的。
一家一户的种养,不多不少,人力有限,成本限制,只能按照传统的种养办法,根本无法实现其他新的想法。比如你种两亩水果,想种新品种,你的用苗量不多,无法实现低价购买种苗;想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自己拉管网成本又太高;想销售,自已又没有人手去跑市场,只能卖大路货。。。。。。
当然,规模化的形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现在搞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土地流转承包等等,都是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表现。
第二,中国国情实际决定了中国农业不会全部大集约化生产。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据统计有农民8亿。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民不再直接从事种田种地的工作,进入了第二第三产业营生,但是或多或少都仍与这片土地有关联。
同时,中国的农民太多,中国富必须要农村富、农民富,不管搞什么变革,都必须要留农民一口饭吃。如果全部规模化集约化了,将土地全部集中到少数人或是大企业大财团手中,其他的农民干啥又吃啥?
桂农通认为,在适宜的地方推广农场化管理,将土地集中起来,实现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是可行的,但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全国各地都全部实行这一发展模式。
第三,中国农业要走适度规模经营路子,切不可盲目一刀切。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国家从一开始就提出了适度规模的农业发展思路。规模化可以,但要适度。
我在之前的问答中说过,中国南北东西差异太大,农业的规模真的不能一刀切。如内蒙古,那里的草原地大物博,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搞几千亩上万亩的规模农场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南方的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要是也搞几千亩的农场,也许将几个村的甚至一个乡镇的地都搞完了,其他农民还弄啥呢?你说是不是?因此,在广西有50亩以上的种植规模就可以申报家庭农场了。
总的来说,农业走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大方向是对的,但要因地制宜,根据国情实际在适宜的地区推广,绝不能借此抢夺走农民的饭碗。想了解更多三农问题解答,请关注支持“桂农通”,我十分乐意与您一起分享。(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我昨天在一个问答里就提出过,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将土地收为国有,以大农场为单位,实行大机械化、大集约化生产。
改乡镇为农场,将农民演变成农场职工,这是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农村改革开放的首选目标和自然条件!这将对以后的农村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对现阶段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有百益而无一害。
实施农场规范化管理,能有效的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迄今为止,中国的农业依然没有摆脱落后的传统模式,大多数农民的意识还停留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准,他们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勤勤恳恳,相依为命!
(二)从根本上解决或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农民变成农场职工以后,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改善,生产和销售也有了保障!农民在退休之后,再不用担心自己老无所依了!
(三)消除了农村抢占土地的矛盾,土地全部国有化,归农场统一调整和支配。农民只有耕种的职责,没有转让和卖土地的权力。
(四)减少了国家对农村的投入,缓解了社会诸多的压力!还能节约出大批剩余的劳动力,支援国家的各项建设与发展!
(五)实施农场规范管理制度,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农民的种地风险,能有效的遏止农民因盲目种植所带来的重大损失!以后的农产品价格将会得到改善,所有的农产品将会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投入市场,争取市场的主动权和市场竞争优势。
以上几点,纯属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