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田耕作技术的成熟阶段形成于唐代。唐代在“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并将北方的先进工具传到南方,这样便促进了南方耕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耕、耙、耖相结合的水田作业。
耙由于在破碎土块,打混泥浆,平整田面方面的作用还不够理想,所以到宋代又加以改进,创造出耖。
耖为木制,圆柱脊,平排9个直列尖齿,两端1至2齿间,插木条系畜力挽用牛轭,二齿和三齿之间安横柄扶手,是用畜力挽行疏通田泥的农具。
耖更主要的作用在于把泥浆荡起混刀,再使其沉积成平软的泥层,以利于插秧的进行。用这种农具操作,在南宋时已成为水田耕作重要的一环,从此便形成了南方水田耕耙耖相结合的耕作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