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dAO
公元前562年,在此设立了“栎邑”大城;公元前383年-前350年,秦献公、秦孝公父子以此为都(今武屯镇),任用商鞅推行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法治之乡”。公元前206年-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在此与项羽争霸,创立汉朝基业,并将其父葬于栎阳北塬;此后至唐贞观8年(634年),先后设置过栎阳、万年、异赤、师亭、广阳、平陵、粟邑7个县治。
贞观八年,唐太宗李世民废粟邑县,并入栎阳县。元朝4年(1267年),撤栎阳县并入临潼县。境域蕴藏着丰富的文物文化遗址,以古栎阳城遗址、汉太上皇陵、古栎阳桥遗址等为其主要代表。各类文物遗迹中尤以田野文物为主,故被列为陕西省18个田野文物保护区县之一。
解放后,阎良一直隶属临潼县管辖。1958年,国家在阎良修建飞机制造企业172厂(现西飞公司),为了加快172厂建设,根据邓小平同志提议,经国务院批准,1966年8月1日设立阎良区,归西安市管辖,当时下辖一办(新华路街道办)一乡(阎良乡),1987年8月1日,省市又将临潼另6个乡镇划归阎良管辖。
栎阳[Yueyang] 古县名,战国时秦国之都。秦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渭水北岸,东汉废入万年县,唐武德初改万年复置,治所在故县西南(今临潼北),至元并入临潼县。 栎阳是战国初秦献公和秦孝公的都城。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秦国迁都栎阳。
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营建了咸阳城,秦孝公十三年迁都咸阳。秦国定都栎阳共二世三十五年。 在栎阳的西面有周人的旧都岐周、丰京和镐京,东面可沿渭河出函谷关直达广阔的中原,北面可渡过黄河沿汾水到达魏国赵国,也可直接到达黄河以西远至河套的广大地区。
司马迁说栎阳的地势是“北却戎狄,东通三晋”。 栎阳城遗址位于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对其先后两次发掘,第一次发掘出三条街道、六个城门,第二次发掘出三个城门、十三条街道。全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800米,南北长2200米。发现了冶铁作坊遗址,另在文物中已知有三件为栎阳制造,说明栎阳还是秦国冶铁和兵器制做的重要基地。
还发现有战国晚期铜釜,内装八枚金饼,其中一枚用阴刻篆书写着“四两半”字样,当是显贵或富商大贾所遗留。司马迁说栎阳“亦多大贾”,说明这里的商业十分发达。这说明在古时候就有这个对栎阳的介绍,现在我们在看看栎阳桥的历史记载吧!。
阎良历史悠久。境内发现的康桥义和、关山城南原始社会自然村落遗址,均系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晚期遗址。春秋时期,晋国已在阎良设立“栎邑”大城。从秦献公十一年(前374)至唐贞观八年(634),境地先后设置过栎阳、万年、异赤、师亭、广阳、平陵、栗邑 7个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6年6月,阎良撤镇建区,由临潼县划归西安市直辖;同年11月更名为东红区。1972年东红区更名为阎良区至今。阎良区地处渭河之滨,位于西安市东北方向40公里处,自古地灵人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据《阎良区志》记载,春秋时期的晋国,早在公元前562年以前就在阎良设立了“栎邑”大城,人口万户。
秦献公、秦孝公父子(公元前383年-前350年)以栎阳(今武屯镇)为都,开拓疆土,锐意改革,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铺平了道路。秦统一六国的很多重要决策是在阎良做出的。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3年-前200年)雄踞栎阳四载,他把统一战争的大本营最高统帅部扎在这里,依托地理优势(北有山峦,南有渭河,东西关隘扼喉。
进可攻,退可守,且有大片回旋余地,物产丰富,民力充沛),与项羽争霸,创立汉朝基业,制定汉代律例,平定异姓王侯,巩固新生政权。即使他迁都长安后,仍然对栎阳情有独钟,公元前197年,将其父葬于栎阳北塬,也就是阎良的荆山塬上。从秦献公11年(前374年)至唐贞观八年(634年),前后共1008年,阎良境内先后设置过栎阳、万年、异赤、师亭、广阳、平陵、粟邑7个县治,当年这里物产丰富、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商贸繁荣。
贞观八年,唐太宗李世民废粟邑县,并入栎阳县。元朝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撤栎阳县,今阎良辖地随栎阳县并入临潼县,至今736年。两千多年来,在阎良这块热土上,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大剧,先辈们创造了阎良悠久历史文化和物质文明。 解放后,阎良一直隶属临潼县管辖。
1958 年,国家在阎良修建飞机制造企业172厂(现的西飞公司),为了加快172厂建设,根据邓小平同志提议,经国务院批准,1966年8月1日设立阎良区,归西安市管辖。
。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