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更强调一种精神文化,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说,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众的,它不象传统园林面向少数贵族王族。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我们这专业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材料运用的影响,所以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变化,包括现代城市密度比较高,人多地少,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见缝插绿,利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剩余用地,来创造比较好的景观。
古典园林面向的群体是私人,现代景观面对的群体是大众。
古典园林注重的是视觉景观效果,现代景观融入了生态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大地景观等专业于一身,创造出一个生态、发展的环境,是一种需要被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资源。
最大的区别就是对称美。
城市公园与古典园林相同之处是:都是游玩景观,都有花草树木、都有亭、台、楼、榭,但不同之处太多了,古典园林是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城市公园是钢铁、水泥,古典园林是清雅秀美,一步一景,一景一奇,城市公园是死搬硬套,好不热闹,古典园林是热恋男女幽会谷,老人静心养神处’城市公园是少男少女游乐场,古典园林是休身养性,城市公园是挣钱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武王时期,中国就有了为王宫建造宫苑的活动,这是为统治者提供美好的休闲场所的最早行为。中国园林真正的起步在汉代以后,并且受到统治阶级的皇权思想以及建筑观念、文学意境和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比如司马相如所写的《子虚赋》、《上林赋》两篇文章,特别是《上林赋》,以宏大的气势、破空而来的奇异想象、光怪陆离的艺术夸张,表达了想象中自然林苑的博大富有,对帝王营造现实园林起到了理想性的诱发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权力的争夺空前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上道教和佛教的盛行,于是在士大夫阶层中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纵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这时期的造园特点也多为以自然山水陶冶情志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多以诗文、词赋和绘画的意境为思想境界的追求目标。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中国位于地球的东方,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迥异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文地质以及乡土植物等特征,其自然资源构成的特殊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
1/4页
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哲学理念,也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林观念,最终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并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由于古代生活条件相对差一些,人们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向往能够营造出更加舒适宜人们居住和活动的理想环境,因而对于园林内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台楼阁以及漫长走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为依据,从而形成舒适于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的营造,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不拘泥于狭小的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的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紧密地或象征性地联系、呼应起来,营造出与自然景观形成整体性连接的园林景观。这样的园林造型,无论从动观或者静观的角度,都能使置于园内的人们在欣赏有限的园内景观的同时,还能够看到更加美丽和广大的园外自然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的艺术理念,所以常常营造出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景观。出于这个原则,中国古人就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以求得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给予表现,使人看到不同空间和众多景观的交错场景,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园林景象。
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家们,紧紧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曲回流水、花卉草树等景象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同时也隐喻性地显示四维中的时间效果。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园林营造理念,充满了东方式的哲思和智慧。在中国造园艺术家的心目中,“大”和“小”是相对的,有限和无限也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从而达到以小见大,以有限展示无限的目的。
古典园林: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现代园林:
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⑵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
⑶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
⑷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
⑸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
⑹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
变化:
⑴由园主人私有变为市民公有;
⑵由内向封闭型变为开放型;
⑶由追求美观性变为美观、生态、社会等多种综合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变为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
增加了健身体育器材和休闲场所!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