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废除了井田制,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界限,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赐给的土地和房子也越多。旧贵族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特权。
3. 在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商鞅变法实行的直观意义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变法大大推动了秦国经济发展,是对旧体系的一种毁灭性打击,创立了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全新制度,也让秦国在短时内强势崛起,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可以说为秦国统一六国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朝,那时为了适应常年征战的需要,所以重农。秦国在战国初期,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山东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随着新兴军功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的增长,而且当时士兵打仗吃的不是国家的粮食,而是自己自带的,所以重农,古时有,士农工商之分,农业是当时经济的重要支柱。
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施变法,变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利的措施有二条。
第一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加强了新兴地主的力量。
第二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帛多的可以免除若干徭役,这激发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垦草令》是商鞅向秦孝公提出的变法预案,秦孝公于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此令。三年后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开始在秦国全国范围内进行变法。其中有刺激农业生产以农业为本业。为刺激农业的发展,商鞅制定了增加农民数量,使全国各行各业的人都从事农业;禁止农民购买粮食,迫使农民专心务农;实行愚民政策,隔绝农民与知识的接触;强迫农民心如止水,使农民愚守于耕种;整肃吏治,保证官吏廉洁奉公,政令措施一致,不拖延公务;裁减官吏的从属人员,减少官吏扰农等措施。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