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和你探讨这个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成都市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郊区观光农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并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
观光农业从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自旅游区出现首家观光采摘果园以来,各郊区县对发展观光农业都表现出较高的发展热情,开发和形成了一些观光农业项目和景点,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归纳起来,目前郊区观光农业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观光采摘农园。通过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菜园、瓜园、花圃等,供游客入园观景、赏花、采摘。樱桃园、西瓜节、甜瓜采摘月等都属于这种形式。如沿河等地1997年5、6月间举办的首届甜瓜采摘月活动共接待观光游客1万余人,游客采摘各种甜瓜30万公斤,并带动销售甜瓜和西瓜2800万公斤。
(二)观光垂钓鱼场。全市垂钓面积已达万亩以上(不含水库面积),现有较大规模的垂钓园50多个,成郊每年接待垂钓者300万人次,垂钓收亿元以上。
(三)森林旅游。全市六个市县级森林公园,有二个自然保护区,还有森林旅游景区,总面积达2.84万公顷,它们是城市游客旅游、休闲、度假、避暑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据统计,1996年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收入4200万元。
(四)休闲农庄(或农场)。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或农场,开设农家旅舍,让游客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文化。目前已有多个农家挂店,据了解,其中一个地方的50户农家店,去年接待游客的收达60多万
我是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的闲来吹壳子,欢迎您和我一起探讨三农。
观光农业,就是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形式,其生产的目的不一定只服务于传统农业市场,还服务于旅游市场。观光农业有很多不同的分类,四川可有很多成功的观光农业项目。
1、休闲农庄性观光农业。通过统一打造乡村,发展休闲农业。初级阶段就是各地农家乐,高级阶段就是整村打造的休闲乡村。游客可以在这些休闲农庄品味美食、观察作物生长、体验农产品采摘。成都市三圣花乡、简阳市三岔湖这些地方都是其中的典型。
2、科普观光农业。现在四川一些地方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这些基地种植品种多,全球观赏性作物大聚集;种植方式先进,什么无土栽培、水培、无菌栽培等等,满含科技感。这些基地的主要用途,就是科普现代农业趋势,面向公众开放。
3、特色农业观光。很多观光农业都是投资打造的特色观光农业,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产品吸引人观光,却平常农业中当地少见。比如成都石象湖的花卉、泸州花天酒地的花卉等等,都是成功的典范。
观光农业的形式还有很多,重点是农业项目有看头、旅游项目有卖点。
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1、发展乡村观光旅游要有较丰富的农业资源基础。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交通运输、通信、文教和卫生等农也基础设施等。
2、发展观光农业要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观光农业的开发与本地旅游发展的基础密切相关。旅游发展条件良好的地区,其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大量的游客,才会有较多的机会发展观光农业。在分析区域旅游发展基础时,应着重考虑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资源组合、资源分布及其提供的旅游功能,同时注意外围旅游资源的状况。
3、发展观光农业要有较明确的目标和市场定位。观光农业是按市场动作,追求回报率的,任何观光产品都应该具有市场卖点。就我国当前发展趋势来看,观光农业主要客源为对农业及农村生活不太熟悉又对之非常感兴趣的城市居民。因此,观光农业首先应当作为城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即市民利用双休日、假期进行短期、低价旅游,作为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4、发展观光农业要有明确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与游客数量具有正相关关系。成功的观光农业园应该选择以下几种区位:一是城市化发达地带,具有充足的客源市场。二是特色农业基地,农业基础比较好,特色鲜明。三是旅游景区附近,可利用景区的客源市场,吸引一部分游客。四是度假区周围,开展农业度假形式。
乡村旅游是让城里人去农村休闲、度假、体验农耕文化、住民宿,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要美,居住环境进步提升,产业要支撑乡村经济,乡村有耕地,资源肥沃,农业也是文化,搞乡村旅游要具备的条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当地经济条件好,离市区最好在100公里之内,乡村旅游不能脱离农业支撑,把农业特色展现给消费者,自己的特色产品在市场也会竞争力。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