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是防治小麦红蜘蛛的时候,4月20日是防治蚜虫和白粉病、条锈病的日期。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通过拌种或种子包衣进行预防有一定的效果,大田发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中科院开发的生防菌,山东农科院的“蚀敌”、“消蚀灵”都有一定的疗效,最根本的方法是和非禾本科作物轮作。
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和白粉病。病害发生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每10~15天喷施1次,连喷2~3次。虫害主要有黄刺娥、光肩星天牛。黄刺娥的防治一般于晚秋至早春结合翻耕土地挖蛹集中消灭,或在幼虫发生初期喷施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防治。防治光肩星天牛,对卵及尚未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用50%杀螟松乳油150倍液喷布树干部的幼虫。对危害严重的幼树,从基部伐倒集中焚烧,或向蛀洞内注入40%的乐果乳油100~200倍液,再用泥土堵塞洞口,效果较好。
加强预防,科学防治。坚持防范为先,重点监测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做到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积极引导发动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群众积极行动,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不留防控死角,确保防控入户到田,推动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①加强桑苗检疫,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传播。
②因地制宜选栽抗病、虫性状较强的桑品种。
③开展农业防治。合理密植,改善桑园通风、透光性;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不偏施氮肥,适时排灌,秋季合理采叶,增强桑树抗病力;冬耕、剪梢、清除枯枝落叶、整枝修拳,破坏病虫越冬场所;伐条时防止桑萎缩病传播,根部病害桑园进行轮作等措施,都有利于减少病虫为害。
④灯光诱杀成虫,人工刮卵,捕捉高龄幼虫。
⑤正确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桑树病虫害。
以下是针对月季花在春季出现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
黑星病:发现有黑色斑点和繁殖的菌丝时,要将感染的部分剪掉,并用5%-10% 的福美双或者波尔多液等药物喷洒植株,注意药量的控制。
白粉病:发现有白色粉状物时,可以采用喷洒20%的三唑酮或者50%的氧化锌硫甲钠混剂进行杀菌。
赤霉病:发现花苞变褐、腐烂或枯萎时,要及时进行清除,并用草铵膦或三氟氯乙酸等药物喷洒植株。
昆虫防治:
蚜虫:发现花苞被吸食汁液后出现变形和卷曲时,可以采用有机磷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进行防治。
介壳虫:发现植株叶片被吸干引起叶片发黄,可以采用喷洒1%-2%的乐果进行防治。
蛴螬:发现花梗被咬后出现枯萎、变形等症状,可以采用红链霉素、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
总体而言,为了防治月季花的病虫害问题,需要注意花的生长环境,避免过度湿润、过度干燥等因素,同时要及时清除受感染或者受害部分,并适当施肥和浇水。如果出现严重问题,可以采用药物进行防治,但药物的使用要注意安全和合理控制药量。
真尿素是一种半透明且大小一致的五色颗粒。若颗粒表面颜色过于发亮或发暗,或呈现明显反光,则可能混有杂质,这时要多长个心眼儿,当心买到假尿素。 二查:查包装的生产批号和封口。真尿素一般包装袋上生产批号清楚且为正反面都叠边的机器封口;假尿素包装上的生产批号不清楚或没有,而且大都采用单线手工封口。
1、霜霉病
发病症状:霜霉病主要是危害元胡的叶片,在发病初期的时候首先会在叶片上出现深色的大小不一的斑点斑块。病斑的边缘症状不明显,然后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也会越来越多,逐渐延伸扩大,直到布满叶片。并且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发病叶片还会在背面出现霉层,严重的时候导致叶片卷枯掉落,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首先不可连作,至少要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在种植的时候要选择排灌正常、无病虫害的土壤。然后每年在采收后要做好清园工作,降低病原体基数。在种植前对种茎进行消毒,控制好种植密度,增强通透性,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后使用普力克水剂等药剂畸形防治。
2、菌核病
发病症状:菌核病主要是危害元胡的茎基与叶片,茎基发病后会在近地面的部位出现凹陷的黄色斑块,湿度过大的情况下会导致茎基烂腐,植株倒伏死亡,扩大受害面积。叶片受害后会在病叶上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水渍状病斑,后期颜色逐渐加深。严重的时候导致叶片整片变枯,逐渐枯落死亡。
防治方法:与霜霉病一样,要避免连作,最好是进行水旱轮作可有效的降低发病率。在发病前期的时候要及时将发病植株及种植土壤铲除,消灭病菌。然后使用扑海因悬浮剂等药剂进行喷洒防治,大概一周一次,持续一月左右。
3、锈病
元胡锈病主要也是危害叶片,在发病前期的时候会在病叶上出现浅绿斑点,然后斑点会逐渐扩大融合,形状不一,稍微有凹陷状。并且在斑点背面会出现凸起的疮斑,后期疮斑会喷散出黄色粉末,这些便是病菌的孢子,孢子会随风传播,导致全株叶片枯死。茎和叶柄也会发病,发病后畸形弯曲,在表面产生锈斑。
防治方法:我们在选择品种的时候要注意品种的抗病性,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然后做好田间管理。防止田间湿度过大,遇到多雨天的时候要及时排水,降低病害的发病率。提高磷钾肥的比例,发病后合理使用药剂。
原因:
1、小麦播种时间比较的晚,麦田普遍种植数量较多,导致部分小麦密度过大,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叶片发黄。
2、小麦的下部叶子在冷冻后出现变黄的现象。
3、肥料和水不足导致叶子发黄。
4、药物中毒,除草剂是引起小麦幼苗中毒的主要药物。防治:1、根据情况加强肥水的管理,如果底肥比较的充足,可以年后进行浇水,田地土壤不要太干,中耕和锄地应是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主要方法。如果底肥不足,年后又没有浇水的话,田地严重的干旱,应及时进行加强肥水的管理。2、浇水前应施肥,大多以速效肥料为主,如碳酸氢铵和硫酸铵,尿素不适合在低温下进行施用,适当的增加钾肥,可以有效的促进小麦幼苗的正常生长。3、在小麦返青拔节前,可以使用一些调节剂来帮助小麦生根壮苗,防止倒伏。4、注意害虫控制。扩展资料:小麦春季管理注意事项:1、镇压锄划结合,增温保墒促苗早发。对于沙土地、土壤有裂缝的麦田、播后未镇压且土壤疏松的麦田,可进行镇压,起到弥补裂缝、踏实土壤、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2、科学防治早春杂草、病害。首先,在小麦起身期至拔节前根据杂草群落种类,选用对路除草剂,搞好杂草化学除治。其次,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的侵染扩展高峰期,在化学除草时可以采取除草剂、杀菌剂混配用药进行防治。3、因地因苗制宜,巧用肥水促控措施。针对今年苗情特点,在春一水时间掌握上应适当推迟。同时,结合浇水亩施纯氮7~8公斤,底肥不足的施氮量可适当增加,反之可适当减少。4、增强防灾意识,预防倒春寒危害。今春气温回升快,气温波动频繁,应做好倒春寒的预防和补救工作。
小麦的病虫害有,麦蚜虫,小麦吸浆虫,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等!我个人觉得针对这个时期,一定要结合一喷三防来综合防治!可以极大的提高防治的效果,也可以提高效率,同时也能节约我们打农药的投资成本。因为小麦的病虫害的防治主要还是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比如说我们这里天气预报的在4月22号和23号将有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所以在下过雨以后,应该及时的喷施一遍一喷三防的农药,可以选择高氟氯氰菊酯+吡虫啉+戊唑醇咪鲜胺+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有机硅助剂!
这样的话既可以治害虫,锈病和白粉病也可以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