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即进入立春,小麦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对于小麦来说由于冬前干旱、迟播,导致了冬前80%的小麦都没有进行化学除草。那么对于立春后小麦化学除草进入高峰期,也是小麦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因为小麦进入旺盛的生长阶段,如果除草不及时,小麦很可能就拔节了,拔节后不建议再使用除草剂,拔节后使用除草剂影响小麦的幼穗分化,导致小麦产量!那么早春小麦除草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不能忙中出错,我们该如何进行化学防除呢?希望以下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看两龄(草龄,麦龄)
对于化学除草我们首先要考虑“两龄”的问题,他关系到我们整个化学除草的死草效果和小麦的安全性问题!那么我们所说的“两龄”就是杂草的草龄、小麦的苗龄!
1、小麦苗龄问题:
早春小麦除草时候,我们要考虑苗龄问题,尤其水旱轮作区的小麦!由于2019年秋季播种时候天气干旱,小麦播种农民朋友采取了造墒播种,也有农民朋友采取了干播种以后等待下雨或者干播种以后采取喷灌造墒,另外还有农民朋友播种时候采取的播种方式不同,有些采取机条播、有些采取撒播;最终都导致了小麦出土不一致,从田间查看小麦苗龄大小不一,这个时候我们田间进行化学除草的时候就要注意:小麦施药苗龄要按照苗龄小的为施药苗龄,不能以大龄苗为算,否则如果药量过大就会导致苗龄过小的小麦死亡!
2、杂草草龄问题:
早春小麦杂草防除,很多田块部分杂草刚刚出土,部分杂草都开始分蘖,所以针对小麦田杂草防治,最近几年杂草的种类越来越多、杂草的发生群体也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在进行化学除草的时候要先下田识别杂草以后杂草种类、杂草草龄,然后才能更好的进行化学除草!那么杂草种子在土壤中的深度不一、田间的墒情不一样,田间杂草出土时间不一样,就导致了杂草大小不一;所以我们进行化学除草施药时候要考虑以草龄最大的杂草为施药草龄!一定不能以草龄最小的杂草为施药草龄!如果我们以最小的杂草来算就会出现用药量不足,杂草防治不彻底;除草要彻底杂草草龄很关键,但是杂草的群体及种类也要分辨清楚才能更好进行复配药剂防除!
二看两度(温度,湿度)
对于化学除草来说,影响除草效果和作物安全的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就是:施药温度和施药田间湿度;那么对于小麦化学除草来说,同样要慎重考虑这两个因素!
1、施药温度:
对于早春小麦田杂草防除施药时候我们要注意温度:由于早春天气温度变化比较快,而且温差比较大,同时可能伴有霜冻、雨雪天气!针对早春化学除草一定要选择晴天有阳光、无风的天气,气温日平均温度6-8度,这个时候喷施除草剂随着温度回升杂草同样开始返青、营养传输加快、气孔张开,叶片返青,吸收药液能力增加、速度加快、更好的找到杂草靶标,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另外注意施药后5-7天没有急剧的降温和霜冻天气!当然小麦除草温度越高效果越好,越有利于杂草吸收药液,有利于小麦更快速解毒!这样才能更有效的防治杂草的同时小麦又安全!
2、施药湿度:
早春小麦田间进行杂草防除,我们一定要考虑田间湿度,虽然早春小麦除草给予的有效时间比较段、任务比较重,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由于冬前持续的降雨、降雪田间已经地墒不干了;从田间看有很多田块三沟中还有积水、田间粘脚、麦叶有水,尤其早春傍晚5-6点田间湿度大,湿度反潮,小麦叶片、叶尖泛起水珠,这样的田块一定不能进行施药,否则就会出现除草效果不好、小麦出现药害!那么我们在进行早春小麦除草的时候要注意关于田间施药湿度的标准:一是施药不粘脚、不陷脚、二是施药时麦叶无水、三是施药后田间无积水,使用化学除草剂施药后田间一定不能有积水,否则会导致小麦药害,积水导致小麦根系无氧呼吸无法正常营养传输和安全解毒,最终导致减产严重。
三看两量(药量,水量)
1、施药药量问题:
早春小麦快速进入返青旺盛生长时期,那么留给我们化学除草的时间比较短,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到药剂选择的得当、药剂复配的合理性,因为如果一次防治效果不好,小麦很快进入拔节期,就不能使用除草剂,所以几乎没有二次补防的机会!一定要用足药量合理的复配进行一次性防除!不要选择单一的除草剂使用防治,一般选择2-3种除草剂复配使用效果好!一般早春施药要比冬前化学除草提高15%-20%药量;早春杂草旺盛、密度比较大,防治药剂要提高,但是不能盲目的提高!
非抗性禾本科杂草:
稻茬麦地区: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推荐配方:3%甲基二磺隆25-30ml+75%异丙隆50-60克/亩或者3.6%甲基.碘磺隆20克+75%异丙隆50-60克/亩;针对菵草也可以复配唑啉草酯、炔草酯!
旱旱轮作区:主要以野燕麦为主,部分地区节节麦发生;推荐15%炔草酯30-40ml+3%甲基二磺隆10-15ml/亩
抗性禾本科杂草:
针对小麦田抗性杂草主要是以稻茬麦地区的日本看麦娘;建议开春以后使用25%环吡氟草酮.异丙隆250克-280克/亩!如果菵草发生草龄大、密度大还需要进行复配唑啉草酯或者炔草酯之类的药剂!
非抗性阔叶杂草:
针对阔叶杂草来说发生种类一般防除难度小一点:旱旱轮作以猪殃殃、大巢菜及水旱轮作田繁缕为主,一般可以使用20%氯氟吡氧乙酸40-50毫升/亩,基本可以防除!
抗性阔叶杂草:
随着杂草抗性越来越大,阔叶杂草部分杂草防治难度增加:婆婆纳、刺儿菜、牛繁缕、播娘蒿、野油菜为主的田块;一般建议使用含有二甲四氯、唑草酮之类的药剂单独使用防治,也可以使用22%双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15-20ml/亩,下茬不建议种植阔叶作物!也可以使用:70.5%二甲.唑草酮+20%氯氟吡氧乙酸20-30ml/亩,必须单独防治阔叶杂草,不能混配!
2、施药水量问题:
对于化学除草,我们说到用水量,这是农民朋友一直存在的问题;很多农民朋友愿意多花钱买药,也不愿意多喷施一桶水!如果我们在施药时候水量不够就会导致药液浓度大,不能完全附着在杂草叶片上,还可能会出现小麦药害问题!一般我们667平方的田块根据杂草密度、小麦苗龄来看进行水量配制药液防除!最少使用电动喷雾器1桶半-2桶水(45-60斤)!农民朋友误认为药量越大效果越好,实际则药液与水合理配合稀释以后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另外注意二次稀释配制母液,均匀喷雾,避免出现遮挡、小麦大草小遮挡出现的漏喷情况!杂草多的地方我们尽量放慢速度进行喷施!一定不要重喷!
哒螨灵的防治对象?
哒螨灵肯定是对螨有效了,木看见带有一个"螨"字吗?而且还是"哒(打)","哒哒哒哒哒-……",打倒螨最"灵"。可以这样理解吗?也说滴过去哈,但并非是仅对螨类害虫有效。要知详情,且听分解。
一,哒螨灵的防治对象
哒螨灵是一种广谱,触杀性,哒螨酮类杀虫杀螨剂,对介类害虫,粉虱若虫,飞虱,蓟马和蚜虫等刺吸式害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最主要的是对害螨特效,所以就把它当作主治害螨的杀螨剂来使用。
这就像多效唑既有杀菌作用又有控旺作用一样,控旺作用强,就把它当成控旺剂来使用了,而把它的杀菌作用渐渐的淡忘了。这就是优中选优,特长突显。
哒螨灵对害螨的整个生育期都有效,也就是说,从螨产下的卵开始,到刚孵化出来的幼螨,到刚会爬动的若螨,一直到活动旺盛的成螨,哒螨灵统统滴不留情面,全面歼灭。
哒螨灵的速效性强,且不受温度的影响,甭管是春季还是秋天,灭螨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对叶螨,全爪螨,小爪螨,瘿螨,锈壁虱等都有效。
但是,哒螨灵它仅有触杀性而无内吸性,持效期可长达1–2个月。主要用于柑桔,苹果,梨,山楂,棉花,烟草,观赏类植物,及蔬菜等,但茄子除外,因为常用浓度下对茄子有轻微的伤害。
二,哒螨灵的适配性
哒螨灵的适配性强,可以同多种非碱性农药混用,如阿维菌素,四螨嗪,噻虫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等。
如同阿维菌素的混用,可解决阿维菌素不杀螨卵的缺点,阿维菌素又补充了哒螨灵渗透性差的不足,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可全方位防除害螨。
三,哒螨灵使用注意事项
1,哒螨灵因触杀作用强,所以在喷施它时,要均匀而细致,叶片的正反两面都要着药。
2,因哒螨灵的使用过久,害虫已产生抗性,所以要早用,在害螨的孵化初期用药最好,且一年最多用个2–3次即可。注意同不同杀虫机制的农药轮换交替使用。
3,哒螨灵不可以同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强碱性农药混配。
4,作物花期禁用哒螨灵,因为它对蜜蜂等媒介昆虫有伤害。最好是在开花前期或初期使用。
总之,哒螨灵对害螨的防治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同时害螨对其抗性也增加了不少,不要以加大浓度为目的。注意在以螨卵为主的发生期使用最好,以螨为害为主的时期,可选择用其它杀螨剂,或混用其它对螨卵无效的杀螨剂。
松树上的松毛虫。春夏之交,松树上很容易发生松毛虫病虫害,松毛虫能啃食松树的叶子,导致松树死亡。
仿制的时候经常用氟啶脲农药,按照1:500的比例稀释也可提前喷洒进行预防,发生病虫害的时候,每两天要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一周时间,能彻底杀死松毛虫。
小麦主要虫害
1.蚜虫 蚜虫在山东、河北大发生,黄淮大部、西北中东部偏重发生,其他麦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2亿亩次。为害盛期,江淮北部和黄淮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黄淮北部和华北为5月上中旬,西北麦区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 防治技术:当苗期蚜量达到百株500头时,应进行重点挑治。穗期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瓢虫等进行生物控制。
2.吸浆虫 吸浆虫总体偏轻发生,河北南部中等发生,河北南皮、河南驿城、西峡等地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田块;发生面积1500万亩。成虫羽化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防治技术:重点抓好小麦穗期成虫防治。一般发生区当每10复网次有成虫25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尽早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等农药喷雾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再施1次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3.麦蜘蛛 麦蜘蛛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防治技术:在返青拔节期,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200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联苯·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控制。
1 小麦锈病的主要防治技术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2 物理防治可以通过清除病株、采用早熟抗锈品种等方式来减轻病害影响;化学防治则采用药剂喷洒来控制病害扩散;生物防治则通过引入天敌、嫁接等方式来消灭病菌;综合防治则是将多种手段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3 除以上主要防治技术外,还应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如保持透气、保持植株健康等,这样可以提高小麦抗病能力,减轻病株的损失,从而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
预防小麦散黑穗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药剂处理
50%和穗安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的0.2%拌种均能收到良好效果。上述处理后的种子和包衣剂混合然后拌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有些药剂在拌种时注意不要超过规定量,以免发生药害。
二、物理消毒
温汤浸种:
(1)变温浸种: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4—6小时使菌丝萌动,在49 ℃的水中浸1分钟,然后在52—54的水中10分钟。此方法防治效果较好,但需严格掌握温度,且操作较繁,大面积推广应用不太方便。
(2)恒温浸种:将种子于44—46℃水中浸3小时,然后捞出,冷却并晾干备用。恒温浸种比较安全,并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将发病率降低到0.5%以下,便于大面积处理。
生理杀菌处理:用生石灰和消石灰0.5公斤,加清水50公斤,可浸麦种30—50公斤,水温在20℃时浸3—4天,25℃时浸2—3天,35℃时只需1天。浸完后晾干播种。此方法操作简便,取材容易,效力也很高,明显优于温汤浸种。在浸种过程中,麦种不易不过多,以种子厚度2尺为宜,以防底部种子发热霉变。
三、石灰水浸种的菌丝作用,是一种生理杀菌。种子在无氧的情况下,产生乙酸或乙醛,杀死潜伏在种子内部的菌丝体。在处理过程中,石灰只起防腐作用,与杀死种子内潜伏的病菌并无关系。
四、繁殖无病种子:在良种场或种子繁殖基地繁殖无病种子。种田距离大田至少在100米以外,所用种子,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保证全部无病。做好无病种子的繁殖工作是防治此病的根本措施,可以免去种子处理的繁重工作。
五、选育抗病品种:小麦散黑穗病菌生理小种变异速度较为缓慢,小麦对散黑穗病抗性是单基因显性遗传,抗原也丰富,有利于抗原品种的选育。在选育抗病品种中,可以利用病菌不能进入胚内,或进入胚内但在分生组织发育上有差异,以及闭花授粉避病的特点进行选育工作。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灰包等。
症状:主要危害穗部,茎和叶等部分也可发生。穗部受害形成一包黑粉,外部包有一层浅灰色薄膜,随后表皮破裂,黑粉散出,最后残留一条弯曲的穗轴。有时穗的上部有少数健全小穗,下部变为黑粉。在大多数情况下,病株主杆及分蘖全部抽出病穗,但有时部分分蘖未受到病菌的危害而生长正常。茎部受害在田间不易看到,病部多发生在邻近穗轴的基部,孢子堆成疱状和条纹状,灰黑色。叶部受害,症状多出现在叶片的基部,其症状类似于茎部,发生也很少。散黑穗病菌侵染小麦后,除外部表现典型的症状外,其内部组织也发生变化,使细胞增大,气孔增大且数目增多,叶肉栅栏组织变得紧密,细胞变短。
施药最佳时间
麦田杂草的最佳防治时期是冬前小麦分蘖和次年小麦拔节初期。但通常来说,小麦冬前除草,效果更好!
1.在小麦3叶后,杂草基本出齐且组织细嫩时喷药除草效果最好。一般以11月上中旬,即小麦播种后40天左右用药为宜,此时杂草的出土量占整个生育期的90%以上。
2.为确保防效,要在气温10℃以上的晴好天气,土壤比较湿润时用药。若喷药时气温过低(6℃以下),杂草死亡较慢。
(1)按防治对象分类,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软体动物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
(2)按来源分类,可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农药)、化学农药(有机合成农药)、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天敌生物等。
(3)按农药原药的毒性分类,可分为高(剧)毒农药、中毒农药、低毒农药等。
(4)按化学结构分类,总的可分为无机化学农药和有机化学农药。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土传病害,病株分蘖少根系发育不良,大多不矮化。返青期出现症状,在小麦4-6片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严重的植株矮化,呈不规则分布,在往年的发病位置发病面积逐年向外扩展。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是对该病的最好防治方法。
2)用氨基寡糖素,或宁南霉素,或香菇多糖,或苦参.硫磺,或盐酸吗啉呱+锌肥+海藻肥+胺鲜酯(加入效果更好,不加亦可)7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
作物 防治对象白菜 软腐细菌性病害,黑斑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缺锌老化叶花生 花生青枯病、死棵烂根病、花生叶斑病、水稻 僵苗、黄秧烂秧、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缺锌火烧苗、黄瓜 细菌性角斑病、溃疡病、霜霉病、靶标病、黄点病、缺锌黄化叶;可钝化病毒番茄 细菌性溃疡病、晚疫病、褐斑病、炭疽病、缺锌小叶病,钝化病毒发病初期,稀释500-800倍液喷雾。发病严重加大(减小)稀释倍数。间隔7天左右连续防治2-3次为宜。注意二次稀释喷雾。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