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预防,科学防治。坚持防范为先,重点监测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做到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积极引导发动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群众积极行动,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不留防控死角,确保防控入户到田,推动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3月20日是防治小麦红蜘蛛的时候,4月20日是防治蚜虫和白粉病、条锈病的日期。
真尿素是一种半透明且大小一致的五色颗粒。若颗粒表面颜色过于发亮或发暗,或呈现明显反光,则可能混有杂质,这时要多长个心眼儿,当心买到假尿素。 二查:查包装的生产批号和封口。真尿素一般包装袋上生产批号清楚且为正反面都叠边的机器封口;假尿素包装上的生产批号不清楚或没有,而且大都采用单线手工封口。
小麦的病虫害有,麦蚜虫,小麦吸浆虫,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等!我个人觉得针对这个时期,一定要结合一喷三防来综合防治!可以极大的提高防治的效果,也可以提高效率,同时也能节约我们打农药的投资成本。因为小麦的病虫害的防治主要还是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比如说我们这里天气预报的在4月22号和23号将有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所以在下过雨以后,应该及时的喷施一遍一喷三防的农药,可以选择高氟氯氰菊酯+吡虫啉+戊唑醇咪鲜胺+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有机硅助剂!
这样的话既可以治害虫,锈病和白粉病也可以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啶虫咪,甲维盐,氯氰菊脂,浆蚜统杀!
1、小麦蚜虫
蚜虫是影响小麦灌浆的主要的害虫,繁殖很快,多雨时易爆发。
2、小麦吸浆虫
吸浆虫是小麦的毁灭性害虫,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情况下,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常引起该虫大发生。5月上中旬小麦扬花期,吸浆虫进入羽化、产卵,是成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小麦上部有吸浆虫成虫产卵,中下部叶片有麦蚜繁殖,可选用吡虫啉和辛硫磷复配制剂喷雾。
3、小麦红蜘蛛
麦红蜘蛛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上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气候干旱时发生较重。
一般来说防治时可与其他病虫害同时进行,打药时复配四螨嗪、螺螨脂、阿维菌素、达螨灵等杀螨药。
主要病害: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
3、小麦赤霉病
多发生于穗期多雨、气候潮湿地区,其中以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及北方春麦区发生重。病穗干旱发白,雨水大发红,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这种麦子中含有毒素,人畜食用有害。
以预防为主,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应立即喷药预防,药剂可选择戊唑·咪鲜胺或戊唑醇+氰烯菌酯。
4、小麦白粉病
对密度大、湿度大的麦田,要注意查治白粉病,在底部叶片看到红膜时,就要注意防治。
可选用吡唑醚菌酯、醚菌酯、戊唑醇、烯唑醇、丙环唑、三唑酮、腈菌唑、氟环唑等药。要求用足药量和水量,提高病害控制效果,注意交替用药,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
5、小麦叶锈
小麦锈病共分为三种,分别是叶锈病、条锈病、杆锈病。有一句话描述这个就是条锈成行叶锈乱,杆锈是个大红斑。属于流行性病害,如果气候合适会大面积发生,并且随着气流逐渐传播扩散。
防治小麦锈病的药剂可以选用嘧菌酯、百菌清、福美双+三唑类药剂,注意打匀打透。
6、小麦叶枯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尤其严重,以抽穗后灌浆期发生较重。
防治药剂可选择烯唑醇、异菌脲、甲基硫菌灵、氟硅唑等。
蚜虫不仅会危害黄杨,对其他的树木植物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而且,蚜虫的繁殖能力超强,黄杨感染上蚜虫之后如果不及时治疗,整个树木都会被其毁掉。
防治蚜虫的方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首先要出去杂草,特别是有虫卵的杂草要特别注意,最好一个都不要留。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可以用物理的方法将剩余的蚜虫诱杀,也可以喷洒农药将其彻底清除。
答案:每年12月末~1月中旬之间施一次基肥或土表下追肥一次就可。如若属于盆栽,更是需要控制肥水,以免枝条徒放、叶针放大等。室内盆栽的每周需要不少于两次的自然照射和夜晚的淋露,否则会弱死掉。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具体的防治方法有:森林植物检疫、营林技术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选育抗病虫树种。
含羞草是一种生活在热带的喜湿润、需排水良好的花卉植物,因此要经常保持盆土的湿润,不可过干;夏天天气炎热,要注意观察实际情况进行浇水,大约每天浇水一次即可,多向叶子喷水,冬季少浇水,在表面土变干才浇水。含羞草需保持充足的光照,因此最好放在有阳光的窗台或阳台上,充足的阳光有利于含羞草的生长,光照不足,会使植株停止生长或发黄、枯萎。含羞草是热带植物,生长温度保持在20至28度最为适合,温度过低导致含羞草停止生长,当温度低于10度时需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含羞草很少病虫害,最常见的鼻涕虫的危害,如果出现此类虫害,及时施撒石灰粉进行防护。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