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要做农田果树的,还是园林绿化的,两方面是有不同的
杨梅又名圣生梅、白蒂梅、树莓等,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树的枝叶繁茂、树冠圆整,结果时红果累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同时,杨梅还是大家非常喜爱的果品,酸甜适中、营养丰富,因而杨梅树脂种植有着很高的种植价值。
杨梅枝叶凋萎病成为杨梅一种新的病害。杨梅凋萎病于9月至翌年3-4月集中爆发,具有广泛性、爆发性与毁灭性,如不及时控制,将严重威胁杨梅产业的发展。
杨梅枝叶凋萎病始现症状为当年生枝梢急性凋萎,即杨梅枝梢叶片首先急性青枯,后渐渐呈枯黄、褐黄直至枯死,症状初现时叶片不脱落,1-2个月后叶片才渐渐开始脱落。
雨水多、湿度大时落叶后的叶痕位置有白色绒毛状菌丝长出,有时会蔓延到枝干上,枝条伤口处也会出现白色绒毛状菌丝。严重发病植株根系会出现大部分或全部坏死。杨梅凋萎病在防控策略上做到控制施用多效唑,在矫治技术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连年使用中草药制剂,补充营养,提高树树势。
1.控制多效唑施用
据统计,多效唑的过量施用造成杨梅树树势减弱,抗病能力下降,应严格控制多效唑的施用量,以免加重病害的发生。对已发生凋萎病的杨梅树必须停用多效唑,恢复树势;杜绝小树、苗木施多效唑;建议多效唑不土施。
2.合理修剪
病树轻修剪,促进树冠生长。重度、中度病树枯梢枝分批剪除,减轻树体受损。病株在任何时候修剪均需专用剪、专用锯,修剪后伤口要及时用溃腐灵涂抹,防止病菌入侵。若修剪后不及时处理,大量的修剪伤口裸露在外,会成为病原物主要的侵染位点。
3.加强树体营养,修复根围生态
在杨梅生产管理中,重视秋季过冬的基肥(每年一般在11-12月间)和春季施肥,因树定肥量。提倡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补充钙、镁、硼、锌、钼等中微量元素。培养中庸健壮树势。调整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树体良好生长。控制挂果量。
可同时施用微生物菌剂地力旺,起到解磷、解钾、固氮的作用,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调节植株代谢,增强根系活力和养分吸收能力,改善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根系环境恶化状况。
4.加强病虫害防治
特别重视赤衣病、干枯病、枝腐病癌肿病等枝干病和褐斑病防治。
通过喷雾、灌根、涂抹的方式,持续传导杀菌,修复受损细胞,补充高能量物质,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酶活性、激活抗病基因的表达,提高作物抗病能力,激活作物的次生代谢,提高果实的品质和口感。树体直接表现为春季展叶早,叶片转绿快,叶片油绿有光泽,秋季落叶晚,具有明显的养树功效,树体健壮,免疫力强。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