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岭南园林以珠江三角州为中心,包括广东、福建、台湾等地理环境与生活风俗相近的地区。他们在园林的总体部局、空间组织、水面运用和花木配置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技巧。岭南园林一般规模较小,多为与住宅结合一体的宅园,通常形成建筑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庭院形式。庭中喜欢用水点缀山石花卉,以植物、山石、小品等园林材料构庭园空间景观。岭南园林虽然在建筑的艺术造型上不如苏州园林那样轻巧,也不像北方园林那样平稳持重,但在动用植物材料造景上却独树一帜,创造出“人与自然”各谐共处,“天人合一”的融和境界。
岭南园林还善于融汇中西文化,博采其长,为我所用,使岭南园林既不失地方特色,又富有现代感。这是其它园林所不能企及的。
岭南园林的代表“粤晖园”其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传统的岭南园林艺术特色。园中凿有一池,临池建造了主体建筑的船厅,以现代园林小品相点缀,力求将广东传统园林建筑中的石雕、木刻的造型形式和简洁、抽像化的现代造形芤术相结合。
岭南派园林福建的“生态园”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造具有闽南庭院特色,适合人居住,兼具景观和生态庭院。整个景区建筑全部采用福建特色材料来构建多种园林景观,以体现福建人民改善居住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走保持城市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之路!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