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特点
1、造园手法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
2、堆山与理水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奇峰怪石。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
3、植物配置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4、假山王国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
扩展资料:
乾隆皇帝曾六次游览狮子林,并留下大量题字和“御制诗”。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弘历二巡江南到苏州,他取来倪云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着观赏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于狮林寺,双题五言诗《游狮子林》,此诗后被刻成御诗碑并新添一景名为“御碑亭”。
1762年,乾隆二游狮子林,因爱其景,为狮林寺题额“画禅寺”,在他临摹的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和倪氏原作上分别题字。将临摹之作“命永藏吴中”。1765年,狮子林已归黄祖兴所有。乾隆游狮子林后(时称涉园),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后在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各兴建一座狮子林。
1780年,游狮子林后作《狮子林再叠旧作韵》。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乾隆五次游览狮子林,题写三块匾额,留诗十首、临摹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三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狮子林
郁金香。
花镜讲究曲线的自然美,植物高低错落,花色层次分明。常用者有:
宿根类:鸢尾、日本鸢尾、芍药、萱草、玉簪、耧斗菜、荷包牡丹、博落回、蓍草、大花金鸡菊。
球根类:百合、石蒜、大丽菊、水仙、郁金香、唐菖蒲、葱兰、韭兰、美人蕉、红花石蒜。上海比较发达,应该还能搞到风信子和葡萄风信子;
灌木类:木槿、紫荆、榆叶梅、四照花、紫丁香、糯米条、连翘、迎春、紫叶小檗。
地被类:菲黄竹、菲白竹、老鹳草、小紫竹、常春藤和葛藤(蔓生于地面,用的少些)。
观赏草类:观赏草做花镜是近些年来的时髦植物造景内容,和普通的草坪地被完全不同。常见的有:狼尾草、血草、蓝羊茅、芒、金心苔草、花叶芦竹。
一个花镜用10种左右的植物就可以了,而花坛要更少,3-5种,多了弄巧成拙、杂乱无章,因为花坛欣赏的就是整洁、清晰的规则几何美。常用的花坛植物:
花从式花坛:三色堇、雏菊、百日草、万寿菊、孔雀草、金盏菊、翠菊、金鱼草、紫罗兰、一串红、鸡冠花(前者都是一二年生);鸢尾、荷兰菊(宿根);郁金香、风信子、葡萄风信子、美人蕉、大丽花(球根)。
模纹式花坛:三色苋、五色苋、彩叶草、雏菊、孔雀草、细叶百日草。适合做花坛中心的植物材料:棕榈、蒲葵、橡皮树、大叶黄杨棕竹、苏铁、散尾葵。
适合做花坛镶边的植物材料:半枝莲、雏菊、三色堇、香雪球、雪叶莲。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